世上的許多事,總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正如誰也料不到,方繼藩居然當真為劉輝文求情。
而且劉輝文如此大罪,竟然……還當真被皇帝恩準進行三司會審。
三司會審啊。
牽涉到的乃是大理寺、刑部,以及都察院。
又因為都察院多清流,所以這罪責的輕重,往往是都察院主導。
劉輝文此舉,只怕博得了不少人的同情,到時若是量刑過輕,幾乎是肯定的。
甚至這宦海浮沉了多年的劉健,心里大抵已經明白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接下來三司會審,最后報上來的結果一定是從輕發落。
其實這可以理解,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名聲受損,當然……這審問的官員,倒也未必是想救下劉輝文,而是要表一個姿態,反正自己仁至義盡了,案情報上去,若是陛下不滿意,要求重新定罪,卻又是另一回事。
可問題就在于,陛下到時氣也消了,三司會審有了結果,要求從輕發落,陛下會選擇推翻三司會審的結果,非要殺劉輝文不可嗎?
似劉輝文這樣的人,最大的麻煩就在于,他的案子,本身就很大。
除此之外,他的所作所為,有極大的爭議。
最終將會是什么結果……卻是難料的得很了。
可除劉健之外,更多人所想的,卻是齊國公為何要為劉輝文求情。
這狗一樣的東西,一向壞得很的啊。
…………
劉輝文自知自己是死定了,隨即下了詔獄,他早做好了最壞的準備,甚至預料到,到了詔獄之后,將會面臨嚴刑拷打,到了那時,將斯文喪盡。
可是他卻顯得從容,當初他決心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曾想過這樣的后果。
可在詔獄不久,劉輝文便被大理寺下了駕貼,請了出去。
劉輝文先是顯得詫異,不過他畢竟也是為官過年的老臣子了,心知中途必定是出現了什么變故,待他到了大理寺,就很快的被重新安頓下來。
大理寺的職責有二,一方面是監督刑部的案情,對所有的重案進行復核,以免刑部出現錯案。而另一個職責,則是負責某些欽案的處理。
劉輝文到了大理寺后,本是抱著必死決心的他,心就一下子的定了。
有救了。
朝著這架勢,是奔著三司會審去的。
倘若是三司會審,勢必是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出面定巚案情,這廟堂上下,誰不因廢除八股而痛不欲生,天下唯一的反抗者,便是他,這三司之中,誰敢從重的給他定罪,那便是儒生眼里的罪人啊。
等他知道,原來竟是方繼藩為自己求情時,他怎么可能認為是方繼藩的好心,心里卻更是冷笑。
看來……這方繼藩也是怕了,他慫恿著陛下做下如此喪盡天良之事,已開罪了天下人,此時定是惶恐不安,便如同商鞅變法一般,哪怕是能猖狂一時,可這天下大勢,千年之文脈,數百年的科舉取士,豈是說斷便斷。
人心在吾,縱有萬死之罪,又能奈何。
哪怕就算是死了,百年之后,老夫也是魏征,是比干,光耀萬世。
他氣定神閑,預備著接下來的會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