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師徒二人相顧無言,低頭吃肉,想來……或許是因為傷心的緣故。
…………
轉眼又過了兩月。
王鰲養豬的事,早已流傳開來。
不少人特意去看,見那斯文掃地的模樣。
于是不少讀書人,兔死狐悲。
看著此情此景,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命運。
連王公這樣的人,尚且凄慘如此,其他人,更是前途無望。
朝中百官,私下里暗暗嘆息,心里有許多話想要說,卻不敢說,索性當自己是泥塑的菩薩,哪怕是內閣那里,也覺得如此大為不妥,幾次向陛下暗示。
皇帝不是不懂,可這件事已是交代了方繼藩去做,左燈右等又沒消息,只好暫時裝聾作啞。
可對于其他人,這樣的事,就更像是一樁笑談了。
商賈們總喜歡聚在一處,彼此笑談。
這些人統統都是玲瓏心,比如得勝商行的大東家劉文治,便是如此,他照例讓人泡好了一壺上等的雀舌,而后輕飲一口。
接著,便聽其他商賈朋友笑稱:“聽說吏部天官在西山養豬,不得了,眼看著要出欄了,居然絕大多數都活了下來,看來………天官余威尚在,便連豬都不敢死。”
眾人都笑了。
劉文治聽罷,一挑眉,身軀一震,道:“出欄率,能有幾何?”
“好事者都用望遠鏡在看,只怕不低,至少九成以上,養的也好。”
“是嗎?”得勝商行東家劉文治聽到此處,來了精神,猛地……他腦海里頓時開始活絡起來。
能發大財的人,思維不一樣。
別人養豬,十頭死個兩三頭,這算是好的,可有人養豬,能養成這般,這說明什么?說明定有秘方啊,這里頭涉及到的學問,可能不一般。
最低的成本,能創造最大的效應。
何況現在隨著許多百姓開始手頭寬裕,對于肉食的需求……
劉文治面上不露聲色,心里卻已是翻起了驚濤駭浪。
要發財了。
…………
都說水,可是不水啊,自認老虎都在用心推敲每一個人物,在不斷的推演故事的模型,盡力做到,讓故事變得鮮活起來,這種寫法,其實比單純的打打殺殺,要難的多,可能大家不喜歡這種類型的故事吧,可是……難道時代的發展,不正是這樣推動的嗎?這本書講的不是霸業,霸業只是副產品,真正講的,是改變,算了,不解釋了,繼續挨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