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暫時成了軍事港口,至于之前的貿易往來就給移走了,暫時不對外開放。
而海軍總基地規劃在旅順,暫時就是一個架子,啥也沒有。
劉元昭建設這個海軍,差不多就是一窮二白,估計沒有個十年,不成氣候。
對于新式戰船,體積差不多接近蓋倫戰船,圖紙是他派遣神盾局的人前去南洋找西方人買來的,花了很大的價錢。
16世紀中葉,英國造船家開始發展輕型蓋倫船,為了使之更適合與遠距離炮戰。
為了改善操作性能,他們把首部上層建筑降低,移入船體之內,甚至置于首掛之內。
此類船的標準長度50米,排水量500-600噸。這類新型蓋倫船的快速性、操縱性明顯優于西班牙“蓋倫“船。
由于它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期創制,又稱“女王船“。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運載大批貨物和士兵橫渡大西洋。
當時的主要海船——拿屋船和卡拉維爾船——已不再勝任這樣的繁重任務,西班牙“蓋倫“船則結合了這兩類船型的優點,因此久負盛名。
它一般有4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后兩桅掛三角帆。標準長度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噸,有數層統長甲板,尾樓很高。
大型蓋倫船尾甲板有7層,排水量達2000噸,吃水8米,有較好的續航力,在很長時間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西班牙帝國無敵艦隊的威風凜凜的“卡拉克”型帆艦也因為操縱性不佳,在1588年7月的海戰中敗給了英國以噸位較小的“蓋倫”型風帆戰艦為主力的艦隊。
這次海戰標志著西班牙海上霸權的衰落與英帝國的崛起。
當人們想到蓋倫帆船時,西班牙就會立刻浮現在腦海之中。
之所以西班牙如此緊密地與蓋倫帆船聯系在一起,或許只不過是因為從16世紀中葉到17世紀末,西班牙全心全意地采用蓋倫帆船作為它的遠洋貨船與戰艦的首要選擇。
除此之外,在考慮西班牙與蓋倫帆船時,我們當然會聯想到財寶船隊。
滿載新大陸財寶的西班牙蓋倫帆船總會激發我們的想象,糾纏我們的思緒。這些財寶船隊被稱為flota[西班牙語,船隊]。
在西班牙3個世紀的新大陸統治的早期,財寶船隊就已經發展而出,并成為經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除了蓋倫船,另一個就是寶船了。
劉元昭讓人打造的是鄭和寶船,傳說圖紙是被燒掉了,氣勢只不過是被人藏起來罷了。
這也是他讓神盾局花了大價錢才弄出一份。
鄭和寶船是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鄭和船隊中的主體,也是鄭和率領的海上特混艦隊的旗艦,它在鄭和船隊中的地位相當于現代海軍中的旗艦、主力艦。
另有一種說法,鄭和寶船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海船的總稱,鄭和船隊是由多種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組成,它們統稱為鄭和寶船。
現代對鄭和寶船的研究及仿制較多,但鄭和寶船的具體形制結構及尺度大小一直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