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陽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是個行動派。
他知道地里面要長莊稼,就得遵循規律春種秋收,要想賺錢,重開磚廠就得去找錢。
這些事,他會和父母親甚至村支書說幾句,但卻不會因為他們而改變什么。
當天晚上一家人爭論一晚上,各有各的堅持,各有各的道理,沒有結論。
沐陽第二天早晨,早早的起床來,在磚廠周邊轉悠了幾圈,把磚廠現狀大概搞清楚之后。走進里面就號召家人動手,先把公房收拾了。
公房剛閑置了兩個月左右時間,有一些灰塵,但影響不大,隨便打掃打掃,收拾完,一家人高高興興的搬進去。
這兒房間可多,二樓有足足八間房間,一樓出了一個伙食堂,還有一個不小的倉庫,前面還有一個大廳,放在后世來看,這肯定是別墅了吧,當然得要好好裝修一番。
沐陽目前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照顧這些事兒,眼前先這樣吧。就這樣的環境,讓一家人著實高興得不得了。
忙碌一半天收拾好之后,沐陽有指揮大家整理磚廠附近,惹得弟弟們很不高興:“這大過年的,就干活啊?”
沐陽笑笑:“趕緊干吧,哪有那么多講究?以后有錢了,要怎么講究都可以!”
抽空沐陽把沐有德叫過來問他磚廠以前的大師傅是誰?
沐有德想了想,前后換了三個,一個是村里的趙徳柱,一個是史有財,還有一個是公社的馬德成。
沐陽皺著眉想了一會兒,馬德成不好找,而且這磚廠用人最好還是村里的,只要讓他們賺到錢,他們勢必擁護自己,若是讓外人來干,肯定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史有財這人年輕,大概四十五六歲,和沐有德差不多,但不是個干事兒的人,愛占小便宜,還嗜好喝酒。
趙徳柱年齡大了一些,但勝在為人穩重,忠厚老實,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就在沐陽做出決定的時候,沐有德又開口說道:“這磚廠當初就是趙徳柱和另外一人主持盤的,他對這磚廠有情,而且熟悉。”
沐陽點點頭,磚廠要重開,必須得有人來掌握工序,尤其是火候,溫度什么的,因此他決定晚上去找趙徳柱談一談。
春節期間,大家吃飯都比較早,當然這時候的人睡覺也早。
沐陽吃完飯就去趙徳柱家去了。
趙徳柱今年五十七八歲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做人老實中厚,不喜歡說話,做事非常踏實。
這也是當初大隊選擇他去主持盤磚廠的原因。
沐陽家在村子后面的大山腳下,趙徳柱家在村子前面的一片竹林邊上,兩家相距一千多米,沐陽很快來到趙徳柱家。
趙徳柱家只有四個女兒,沒有兒子,這讓趙徳柱在村里面也少了一些話語權。
盡管新政權成立了,一切都平等了,但生兒子這件事兒在大家心中那是根深蒂固的,別說現在,就是放在沐陽重生回來的二零一八年全國也還有很多人熱切的期盼著兒子或者孫子的誕生。
或許這也是趙徳柱不喜歡說話的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