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陽這樣想著走進了趙徳柱的院落。
天色漸漸的向晚了,屋子里面散發出微弱的黃光,大門上貼著紅色的對聯和門神,顯得很是干凈整潔,過年的氣氛就這么襯托了起來。
沐陽輕輕推開門,走進去。
趙徳柱的三個女兒嫁出去了,最小的女兒招贅在家,現在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孫子,寶貝得不得了,一家人正在堂屋中間逗弄小孩兒呢,看到沐陽走進來,一家人愣住了。
沐陽呵呵笑著,朝趙徳柱一抱拳,“伯父過年好!”
他知道這一家人為什么愣住了,不說自己家離他家這么遠,就單單沐家和他家在村里的地位,都是那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家,這沐家小子剛從學校回來,兩家根本沒有任何交往,今晚這是有事兒?
因此,沐陽笑著打破尷尬和猜疑。
趙徳柱一家客氣的站起身來讓座,沐陽坐在火塘邊的一個凳子上,趙徳柱客氣的拿過水煙筒來,請沐陽抽水煙。
這時候的農村,你去任何一家串門子,人家都會熱情的把水煙筒遞過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確實沒有什么招待客人的物品。
沐陽笑說自己不會,拒絕了。
閑扯了兩句,沐陽開門見山,邀請趙徳柱出山幫自己重開磚廠。
趙徳柱有這為難,沐陽知道他是害怕人家告他有資本主義道路,搞成走資派,那可是很麻煩的事兒。
這時候雖說在撥亂反正,但在西南這些大山深處的農村人這兒,走資派,割資本主義尾巴等頗具時代特色的話語依舊根深蒂固,甚至延續到九十年代初期。
沐陽只好耐心的給他講解,最后承諾,但凡有點兒事,都是沐陽一力承擔,斷然不會要他來承擔。
這時候,男生長到十七八歲,基本上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同,可以承擔一些責任,甚至可以當家了,這是能夠贏得大家普遍認同的。
因此,沐陽說自己承擔。
說到最后,趙徳柱呵呵一笑:“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有什么好怕的,你放心,那磚窯是我盤的,后來封起窯洞也是我親自做的,我知道是什么情況,簡單修葺一下,就可以用了!”
沐陽笑說那就麻煩伯父多操心。
基本確定了以后要在沐陽手底下工作,趙徳柱的心態也發生了轉變,聽沐陽這么一說,忙道:“應該的,你給工錢了,你放心,只要給我幾個年輕人,我用兩三天給你拾掇出來,保證能夠出好磚!”
確定下來趙徳柱,和趙徳柱約定了時間,沐陽就告辭回家去了,時間也晚了,沐陽后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從趙徳柱家走出來,沐陽又去了一趟村支書家里,和村支書商量說要用村上的幾個年輕人。
村支書當然知道,沐陽不是真的把人事權交給他,只是對他的一種態度,所以高興之余,也懂得說好話:“現在包產到戶了,大家各管自己家的生產,人員也不再是村上調配,你看看需要多少人,需要誰,自己去說,有不聽話的,交給我來處理!”
沐陽呵呵一笑:“有伯父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過幾天麻煩伯父召集村里面的人,只要是年輕力壯的,能夠吃下磚廠這苦的人,我先要三十五個人!”
現在雖然時間緊急,越早把磚廠燒起來越好,可沐陽同樣知道,這事兒現在還真急不來,他現在手中沒有錢,得等到人家信用社春節過完,收假了才能去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