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道:“許先生,賤妾回家之后問過小兒,他說在您那里讀書有人欺負他,他不敢進學堂,但每天都躲在暗處把您教的字學會了。許先生可能誤會小兒了。”
老童生搖頭晃腦:“本夫子豈會冤枉他?見不著就是見不著,老夫年雖老但眼未盲。”
沈溪跳出來:“先生你可不能冤枉好人……看不到就說我不在,那你現在不妨考考我,看看我會不會寫。”
老童生一副不情愿的樣子,但看在周氏打來的六兩酒份兒上,他道:“好吧,你既然說這幾天你有聽課,那你在地上寫個‘力’字出來瞧瞧。”
光說讀音,沈溪哪里知道先生這兩天教的是何字。沈溪問道:“不知道先生要我寫的是哪個‘力’字?”
許先生不屑一笑:“你個小娃兒居然投機取巧,隨便讓你寫個‘力’字,還有這么多名堂……難道你還認識別的‘力’字不成?”
沈溪朗聲道:“先生這話就說的不對了,光有讀音,我怎么知道是哪個?‘力’,常用者便有站立的‘立’,力氣的‘力’,利益的‘利’,又或者不寒而栗的‘栗’等等。到底先生讓我寫哪一個?”
許先生有些吃驚:“你知道不寒而栗的‘栗’字?”
“栗,五谷之一,或可為姓氏。不寒而栗出自《史記·酷吏列傳》,太史公言,義縱遷定襄太守,‘掩定襄獄中重罪輕系二百余人,及賓客昆弟私入相視亦二百余人。縱一捕鞠,曰,為死罪解脫。是日皆報殺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為治。’不知我這投機取巧的小娃兒說的可對?”
沈溪說話條理分明,引經據典可謂有理有據,許先生瞠目結舌,因為連他都不知道不寒而栗這詞語到底出自何處。
“你……”
許先生打量沈溪,臉上滿是難以置信。
他活了五十多歲,連個秀才都沒考上,早就懷疑自己的人生。現在連個小娃兒都能以學問壓倒他,讓他無地自容。
沈溪也是氣憤于這酸臭腐儒對于自己的刁難,本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賺你的學費我逃我的課,互取所需。現在這老頑固居然當面告狀讓他下不來臺,再加上這些天沈溪遭遇太多不平的事,使得他氣憤之下沒考慮那么多,脫口而出。
許先生深吸一口氣,目光有些凝重:“小娃兒說的對,你就把……力氣的‘力’寫下來吧。”
沈溪從地上撿起塊尖銳的石頭,在泥地上把“力”字寫了出來。本來這個字就簡單,沈溪寫得工工整整一氣呵成。
許先生看過之后微微點頭:“沈夫人,令郎的確沒扯謊。是我年老昏聵,閉目塞聽,竟不知身邊有令郎這樣的大才……以他的學問,老朽無顏再教。”
周氏一臉訝然,她不知道為何許先生竟會生出這樣的感慨。
但許先生不愿多說,不但沒收周氏帶來的酒,連此前沈明鈞交的束脩都退還給了周氏,最后關上門不讓周氏進去賠罪。
周氏怒視沈溪:“你說,到底怎么回事?”
沈溪聳聳肩:“娘,您也看到了,先生考校我的字,我寫對了。何錯之有?”
周氏氣呼呼道:“回家再收拾你!”說完轉身就走。
沈溪跟在周氏后面,琢磨回去后該如何圓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