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笑著搖頭:“當大俠,你只能扶危濟困,所救的不過一兩個人,你應該去考武舉,然后從軍,在疆場上殺敵。做個大將軍,到時候你救的可能就是全天下人。俠之大者,應該為國為民!”
這些話,聽得王陵之一愣一愣的。
“師兄,為何你說的話,都這么有道理?”王陵之贊嘆不已。
沈溪笑著拍拍王陵之的肩膀,道:“因為我是讀書人,負責講道理,讀書人拿筆桿子,而打架和打仗的事就不行了。扛著刀槍上戰場。保家衛國,這是你的責任。”
王陵之堅定地點了點頭,被沈溪這一番鼓勵,他人生目標有了巨大改變。從原來期望當個大俠,到希望成為為國浴血疆場的將軍甚至元帥。
……
……
沈溪回到寧化,最初兩天還能在城里走動,但隨著考期臨近,沈溪也被關進屋子讀書,每天只有日落時分才可以出來透透氣。活動一下筋骨。
沈家雖然家境好了許多,但也沒多余的銀子去聘請先生回來單獨輔導,采用的方法,是讓沈永卓和沈溪自學。
知識差不多灌輸到腦子里去了,連基本的考試流程也已經掌握,剩下的就得看臨場發揮。
沈溪一連讀了幾天書,感覺自己都快有些讀傻了。
好在沒人管他,他干脆用畫畫的方式,來調劑讀書的壓力。他畫得最多的,是惠娘和兩個小蘿莉的肖像畫,用炭筆畫完,再用毛筆畫。
二月初九,考期公布。
縣試的第一場將會在二月二十七進行,報名工作隨即展開。寧化縣到底是小地方,這次縣試一共才錄取五十人,而報名的人數,卻有四五百人。
弘治年間天下太平,百姓送子讀書的比往常多了些,這四五百名考生當中,以家在寧化縣城的居多,并以十六歲到二十六歲的考生為主,其中年長的有五十多歲的老童生,年歲最小的卻是虛歲才十歲的沈溪。
等報名工作結束,官府把應屆考生的名字張榜公布,沈溪在所有學生中列在最前面,在同屆考生得知沈溪十歲就來參加科舉考試時,發出的不是年少有為的贊嘆和鼓勵,而是一陣陣奚落和嘲笑。
雖然之前有嚴嵩十歲過縣試的先例,但嚴嵩從小就被冠以“神童”的美譽,沈溪的名聲根本沒什么人知曉。
當然,若說及“蘭陵笑笑生”,整個寧化縣卻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寧化是說本和雕版連環畫的原產地,但凡城里識字的,基本都看過書店售賣的說本和連環畫,并以此拿來當作娛樂消遣。
甚至蘭陵笑笑生所作的《桃花庵》詩,也早就從府城傳回了寧化,很多人為此而驕傲自豪。因為寧化縣的人覺得,這蘭陵笑笑生就是寧化本地人,雖然是誰尚不得而知,但料想將來此人肯定會一鳴驚人。
沈溪沒有為過一鳴驚人特別準備什么,他想的是,只要能過縣試這一關,就可以早點兒回府城,不但能讓老爹老娘團聚,他又能朝夕見到惠娘和兩個頑皮的小蘿莉了。
**************
ps:第九更!同時也是月票滿660票的加更!天子求下月票支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