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邊軍將士都知道身后就是榆溪,過了榆溪七里就能回到長城內。進入長城后再走八里,便是延綏鎮駐地榆林衛城,所以這會兒他們依然保持著足夠的斗志,不斷地揮舞手中的兵器。
但是,等大軍撤到榆溪時,望著寬闊的河面,大多數人腿都軟了。
不是說好了有援軍,還會有浮橋和舟楫方便我們過河嗎?
就在此時,河對面有穿著大明邊軍裝束的騎兵往榆溪而來,但只是在很遠的地方看了幾眼,便策馬而去。
榆溪河北岸的出征將士一邊罵娘,一邊把情況通知劉大夏:“大人,河上什么都沒有,也不見援軍,我們可能回不去榆林城了……”
當劉大夏獲悉榆林城派出的騎兵連河岸都不敢靠得太近時,心涼了半截。如今前有追兵,后無退路,分明已經陷身絕境。
老將劉寧奏請:“總督大人,屬下掩護您過河,大明可不能沒有您哪。”
劉大夏搖頭苦笑:“將士血灑疆場,老夫豈有茍活之理!?”說到這里,劉大夏“唰”地一聲將佩劍拔出,準備親自與韃靼人交戰,“帥旗不倒,將士不散!”
在戰場上,帥旗乃是三軍靈魂所系,只要帥旗立著,那就是說三軍沒有亂,就算暫時處于逆境,戰局也有逆轉的機會。
“轟轟轟……”
就在此時,不知何處傳來巨響。
其他人看著地平線,有些莫名其妙,這大晴天的怎么打雷了?只有劉大夏聽過放炮的聲音,第一時間便猜想是否援軍到來了。
但隨后夜不收傳來消息,河對面仍舊空空如也,并沒什么人前來架橋,倒是韃靼人的攻勢似乎沒之前猛烈了。
韃靼人分明對這響聲有些忌憚!
“以水為界,結方圓陣!”
隨著劉大夏軍令發出,大明軍隊改變陣勢,劉大夏位于陣形中央,外圍層層布防,長槍、弓箭在外,機動兵力在內,形成最密集的防御陣型。
方圓陣乃孫臏所創陣法,其最大的好處,是能在防御中于局部始終形成兵力上的優勢,以犧牲機動的方式將陣中通道堵死,防止敵軍沖擊。
此后韃靼人再往前沖陣,就算整體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但由于機動性和沖擊力受到限制,沒辦法做到盡快破陣。
“殺敵報國!”
韃靼騎兵不惜代價連續幾輪沖擊下來,大明軍隊這邊陣型終于開始有瓦解的跡象……
就在此時,榆溪河對岸響起整齊的號子聲。
只見一個模糊的身影,站得高高的,手上拿著什么東西在搖晃,他身下是一排看上去像是牛又像是烏龜的莫名生物……
之所以不確定是牛,那是因為這些牛背后有殼,殼上長著“瘤子”,最奇怪的是,“瘤子”旁邊居然有人。
“大人,是援軍,援軍終于來了!”
劉大夏騎在馬上,沒怎么聽清楚傳令兵的通報,而他所在位置距離河岸尚有段距離,方圓陣把士兵聚攏得密密麻麻,回過身看的時候,根本就瞧不清楚河對岸究竟是個什么光景。
“援軍?來了就好,可惜……始終太遲了。”劉大夏黯然傷神,若是早來一個時辰,把浮橋搭好,至少能有半數兵馬撤回榆溪南岸,可現在,就算援兵到了,自己率領的這支部隊也只能落得個全軍覆沒的結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