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會典》是弘治朝官方編書中最重要的成績,只要成書,參與編書之人都會得到提升,而沈溪掛的是《大明會典》纂修官職務,僅次于總裁官、副總裁官,比之下面那些編修、編撰等等,功勞要大許多,只要書一成,沈溪升官幾乎跑不掉。
“哪里哪里。”
沈溪謙虛地說道,“我入官場不到三年,不敢再有奢求。”
孫緒笑道:“這兩年你與伯安兄東奔西走,為我大明建功立業,讓我等好生羨慕,能者多勞,朝廷一向賞罰分明,沈諭德晉升,也是眾望所歸。”
沈溪暗想,眾望所歸?
別是你們都想著讓我早點兒倒霉吧!
我一年兩升的時候別人就在背后戳脊梁骨,現在要是再來個三年三升,你們還不剝了我的皮?
“不敢不敢,如今在下負責教授太子學問,《會典》中并無太大建樹,倒是伯疇兄居功至偉。”
沈溪趕緊讓旁人把目標轉向一直不說話的倫文敘。
此時的倫文敘,臉上多有無奈。
在他考中進士當官前,走到哪兒都是大儒,備受尊崇,可當了官之后,反倒庸碌無為,旁人見到他只是把他當成翰林院打雜的,雖然他在編書中勤勤懇懇,最后功勞卻沒落下多少,眼下要不是沈溪提及,就連這幾個同年好友都把他給忘到了一旁。
經過沈溪的提醒,孫緒也意識到“厚此薄彼”,對倫文敘恭維幾聲。沈溪笑道:“誠甫兄此番考評之后,應該會晉升主事了吧?”
聽沈溪提到自己,孫緒笑起來,擺手道:“不敢奢求,只希望能留在京城,不至外放。”
以孫緒的官職,現在最尷尬的一點就是尚存在留京和外放兩種可能性。
留在京城,或許可以直接晉升為正六品的主事,到那時候再外放,就會在正六品的官職上加三到五等,直接就可以從布政使司的從四品左右參議做起。
但若是沒晉升為主事便直接外放,很可能是外放到知縣的官缺,雖然去的有很大幾率是富庶縣,但也只是個七品官,好點兒的話,或許能放個正六品的府通判,或者從五品的知州,都等于是遠離直接晉升高位的機會。
所以對于孫緒這樣在六部供職的人來說,這次考核事關重大。
反倒沈溪因為升無可升,對這次考評不那么在意。
翰林官,尤其是詹事府掛東宮講官、日講官銜的,但凡從京城外調,就算是獲罪外調,也起碼是加三等,沈溪是從五品,加三等就是正四品,可以直接做知府。
而若非落罪外調,屬于正常調任地方的話,基本是加五等,那沈溪到了地方就直接是正三品的大員。
能當的官,基本是按察使司按察使,正三品,負責一省刑獄。或者是從三品的布政使司左右參政,是為布政使司布政使的副官,相當于后世的省委常委。
看起來沈溪在翰林院中是混吃等死,但其實旁人見到他都羨慕得不得了。
***********
ps:第二更到!
天子求訂閱、打賞、推薦票和月票鼓勵,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