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說,沈溪那小子如果提前有準備,多派一些人護送,這一路上也能走得快點兒,指不定君兒她們這會兒已經回到京城了。”謝遷道,“如果再拖些時日,萬一西北戰局惡化,即便舟車回到京城,也進不了京城大門!”
徐夫人嚇得臉色都白了:“老爺,這可怎么辦?您要多去職司衙門幫忙問問,如果回到京城卻進不來城門,那蠻子騎兵來了……”
謝遷罵道:“盡說這些難聽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與其掛念君兒,還是先想想沈溪小兒往西北能否平安回來吧!也罷,你先收拾好,晚上一家人吃飯,讓丕兒夫婦出來,再去請弟妹出來,我可能很長時間回不來……這會兒先去書房處理公文!”
徐夫人本想跟丈夫談談孫女和孫女婿的事,聽聞這話,當下苦著臉說:“老爺,你還有事情啊?”
謝遷沒有理會自己的妻子,二人相處四十多年了,都說七年之癢,這年頭成婚早,兩個人都已年過半百,在一起少了一種夫妻之間的熱情,多為相敬如賓式的敷衍。
還沒等謝遷回到書房,仆人匆忙進來,手上拿著一封信。謝遷馬上展顏,問道:“可是沈府那邊來信?”
“不是啊,老爺,是馬尚書的拜帖!”家仆趕緊將拜帖遞上。
謝遷臉色很不好看,道:“這老家伙,我剛回來,便已知曉,莫不是一直派人在府門口盯著?”
“老爺,見不見哪?”家仆好奇地問道。
謝遷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怒道:“吏部天官親自上門,老夫能不見嗎?趕緊隨老夫出門迎接!”
馬文升怎么說都是四朝老臣,執掌兵部時便為保證大明疆土完整立下汗馬功勞,現在又是在吏部尚書這樣一個顯赫的位子上,七十多歲親自登門,謝遷這樣五十多歲的“年輕后輩”不但要見,還得出門迎接才能顯示尊重。
見到馬文升,謝遷上前行禮,二人一起進門,來到謝府正堂坐下,馬文升道:“西北戰事,陛下有何安排?”
一來沒有過多廢話,直接進入主題,這讓謝遷有些無語。
馬文升如今是吏部尚書,同時還監管兵部,劉大夏不在京城,馬文升統調兩個兵部侍郎處理兵部日常瑣事。
馬文升是負責具體執行之人,而出謀劃策則是內閣、司禮監和弘治皇帝朱祐樘,如今馬文升跳過皇帝直接問詢一名內閣大學士關于接下來天子的安排,大有僭越之嫌。
謝遷卻沒顧忌這些,直接回道:“沈溪小兒領兵出征后,陛下已有多日未曾過問西北戰事,仿若此戰暫且先如此。到目前為止,西北之地雖然不斷有韃靼騎兵出現的消息,之前幾日甚至在居庸關外出現,但并未有新的戰報傳來,似乎韃靼人已化整為零,以劫掠為主。據我所知,如今沈溪駐兵居庸關,暫時未曾有何變動!”
馬文升皺起了眉頭:“從京師出發,三日便可抵居庸關,如今已過去十日,仍舊駐兵居庸關不前,若陛下知曉,恐怕不好交待吧?”
謝遷聽馬文升有責難的意思,馬上替沈溪說話,道:“馬尚書曾在軍旅,自然清楚那些京營將領的脾性,前日內閣就得到消息,京營將領自重要挾,想令沈溪先發犒賞再行軍,如此行徑,怎能怪沈溪小兒統兵不利?”
*************
ps:第三更到!天子求訂閱和月票支持,謝謝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