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舉棋不定,皺著眉頭道:“如今……可怎生是好!”此時弘治皇帝的心情非常矛盾,既想把劉健盡快撤換下來,消除不穩定因素,又怕這么做會造成太大影響,直接導致皇位傳承時朝野混亂。
蕭敬拿出一份奏本,道:“陛下,這是之前沈中丞所奏,請旨調城外兵馬回城的奏疏,之前被閣部羈絆,老奴不敢怠慢,便擅作主張留在身上,您……是否御覽?”
蕭敬把奏本留在身上,原本也是想找個機會進獻給朱祐樘,這是他對劉健事事都想干涉態度的不滿體現。
劉健之前將沈溪奏請其麾下軍隊進駐京城的奏本壓下,壓下其實就等于是否決,沈溪率領的這一萬兵馬,此時留在城外的南苑,無法進入京城,劉健的理由是不能引外軍入城,免得會引起變亂。
但閣臣中的謝遷卻認為此舉不妥,之前他想越過劉健,直接跟皇帝奏請,但卻因為朱祐樘激烈咳嗽,所以沒來得及上奏。
蕭敬卻認為,沈溪所部乃是此戰首功,沒有他們的發揮,說不一定此刻城池都被韃靼人攻破。將有功將士拋在城外不管,實在有損大明朝廷的威嚴。
如果不是張皇后突然提及劉健擅權的事情,蕭敬暫時還不準備把沈溪提交的奏本呈遞上去,但眼下他卻要考慮自己以后還能否得到皇帝信任的問題,張皇后可不是省油的燈,這些年朱佑樘沒有娶妃子除了夫妻恩愛外,也與張皇后的強勢有關,總之得罪了她,一定沒有好日子過。
在這個時候,適當地表明態度,堅定地與皇家站在一起,非常有必要,因此蕭敬果斷地把奏本拿了出來,作為自己的敲門磚。他想的很清楚,如果皇帝對劉健信任有加,就把奏本暫時壓著,維護劉健的面子,但現在皇帝本身都對劉健產生疑慮,也就怪不得他落井下石了。
雖然蕭敬在朝中是有名的老好人,但不代表他沒有頭腦,真沒腦子的話他也爬不上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蕭敬非常懂得明哲保身之道,這可是多年在宮闈中廝混的經驗,每一次都要為自己留一條后路,果然,當皇帝看到蕭敬呈遞的奏本后,對他的看法頓時有了改觀。
朱祐樘之前一直說自己精神不好,不能看奏本,可當真正涉及到皇權穩固這一重大問題時,朱祐樘看奏本那叫看得一個仔細,甚至將奏本中的內容一個字一個字讀出來,細細揣摩其中之意。
朱祐樘許久后,才將手中的奏本放下,問道:“蕭公公,此事內閣如何票擬的?”
蕭敬期期艾艾地回答:“回陛下,內閣……將此奏本壓了下去!”
朱祐樘臉膛頓時黑了下來,冷笑不已:“內閣臣子,居然有了壓奏本的權力,那還真與宰輔無異了!”
在大明,內閣作為一個秘書部門,是沒有權限截留任何奏本的,有什么事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奏本票擬好,呈遞到司禮監,交由皇帝審閱。
即便皇帝沒時間看,也會讓司禮監太監盡快進行朱批,而一些不合時宜的奏本,則選擇留中不發,但那卻是皇帝和司禮監的事情,與內閣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