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錢糧就打多大規模的仗,這是沈溪一向秉承的理念。
如今他手頭資金是比較充裕,但得用于發展工業園區,同時開發江贛、湖廣之地的礦產,至于這場平叛戰爭,完全屬于計劃之外,他不想浪費太多資源。
沈溪對這場仗沒有太大野心,不勝不敗其實就是不錯的結局。
把戰爭稍微拖一拖,正好可以用戰事來練兵,沈溪手頭有新式火器,關鍵時候能派上用場,不然沒有戰爭進行檢驗,即便有好的武器裝備也只能束之高閣,朝廷不知其威力,沈溪大面積發展純粹的火器部隊的舉動會遭遇政策阻撓。
無論是蘇敬楊,還是王禾,對此都不是很理解,二人思維尚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沈溪講解幾次沒有效果便不再做無謂的努力,不過有一點他倒是可以做到,那就是在軍中的絕對權威,無論是蘇敬楊,還是王禾,都對沈溪的命令執行得一絲不茍。
所有兵馬齊聚湘潭下攝市后,下一步就是重新選擇線路,出兵寶慶府。要么直接從下攝市過湘江,翻越衡山,取道衡州府;要么沿著官道往西,由湘鄉至新化金竹山,沿資水逆流而上,或者在湘鄉過漣水,由永豐市過白馬關,翻山越嶺,路途會相對艱險些。
沈溪把蘇敬楊和王禾叫來,詳細商談南下路線。王禾主張由衡州府前往,而蘇敬楊則希望走湘鄉一線,兩人吵吵嚷嚷,意見怎么都統一不了。
沈溪不知如何平衡二人的關系,同為都指揮使,如今地位相當,沈溪希望能充分調動二人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打壓其中任何一方。
作為一個合格的主帥,最好兩不相幫。
“……既然你們意見相左,本官也不勉強,蘇將軍便帶人走湘鄉一線,王將軍所部則繞道衡州府,兩軍在寶慶府城邵陽會合,一同南下武岡州!如此安排,你二人可有意見?”沈溪打量爭執不下的王禾跟蘇敬楊,皺眉說道。
蘇敬楊先表態:“大人只管放心,末將必可在五日內抵達寶慶府,絕不會耽擱!”
王禾不甘示弱:“大人之令,末將遵從,四日內可抵達寶慶府……”
轉眼兩人又爭上了,沈溪本想勸說幾句,但很快便放棄這種無謂的舉動……王禾跟蘇敬楊爭奪軍功和犒賞,是他制定的競爭基調所致,現在要求二人平心靜氣,不僅不現實,還有打自己臉的嫌疑,這種蠢事他不會干。
沈溪道:“你們不問問本官走哪條路?本官可沒給你們設定期限……你們知道經這些線路到寶慶府的實際距離?若是路上碰到暴雨導致山洪爆發、泥石流怎么辦?怎敢如此夸下海口,說可在四五日內抵達?”
王禾和蘇敬楊的確不清楚由下攝市前往寶慶府各條線路的確切距離,二人不過是想在沈溪面前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結果在沈溪這樣的行家眼中,他們純粹就是在賭氣。
蘇敬楊拍著胸脯表態:“大人放心,我部就算日夜行軍,也定會在五日內抵達寶慶府,至于某些人是否能完成,末將不敢保證,不如我等就此立下軍令狀,看何人最后會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