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進入九月,地處南方的湖廣明顯降溫,正在江夏練兵的沈溪,開始為將士們準備過冬衣物。
訓練一個月,到九月中旬,軍中還剩下一千四百多將士,這些人算是沈溪擇優錄取的精銳,以眼下的情況看,沈溪這次練兵非常圓滿,一支配置齊全的火器營正在成型,之前沈溪還有另外調遣人馬過來訓練的打算,以如今的情況看,這一千多人應該足夠應付了。
按照沈溪的設想,到最后一千四百人能留下一千人便可以了。人數多了一來不好管理,二來花銷太大,朝廷不給報銷的情況下,這路人馬只能靠沈溪養活,就算軍餉方面不用擔心,但沈溪平時給這路人馬所發補助不少,再就是需要提供火器的維修和保養,以及炮彈和子彈等開銷,這就讓沈溪頭疼了。
但就算花銷巨大,沈溪還是想將這么一路火器營建起來,方便調用。
蘇敬楊作為湖廣都指揮使,不適合當火器營主帥,沈溪有意提拔馬九出來負責這路兵馬,但馬九在軍中職位太低,只能先讓馬九出來負責日常訓練和調度,逐漸培養威信。
……
……
沈溪原本以為這路人馬在短時間內不會派上用場,但進入九月后,西北戰火重燃。
不出意外,韃靼人再次對大明西北邊境展開侵襲,這也是朱厚照登基后,韃靼人發起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之前亦思馬因部雖然也犯邊,但沒取得什么成果,這次犯邊主力換成了達延部,也就是蒙古汗部。
西北戰亂的消息很快傳到京城,雖然達延部犯邊只是為了劫掠,沒有對大明腹地產生影響,但始終這次是蒙古汗部的軍事行動,不能輕視,朝廷對此極為緊張。
朝中大權獨攬的劉健,馬上召集主要大臣和將領商議,兵部更是連日商討應對韃靼入侵之策,但因朝中跟韃靼人交戰取勝的人屈指可數,這讓劉健在調遣人手方面顯得捉襟見肘。
九月十八,達延部入侵寧夏衛,九月十九延綏鎮也受到滋擾,長城沿線多個地段遭到損壞。
消息于九月二十三傳到京城,劉健召集兵部官員商談西北邊事。
而后,劉健帶著兵部尚書劉大夏、兵部左侍郎熊繡、兵部右侍郎閻仲宇,會同英國公張懋、吏部尚書馬文升、壽寧侯張鶴齡等人一起進宮面圣,商討西北軍策。
朱厚照以前聽說商議朝事,基本上能避則避,但這次他聽到西北有戰事發生,興奮不已,在劉健等人抵達乾清宮前就已經坐在龍椅上等候。
這次來的人中,除了張懋、張鶴齡等幾個常進宮的人外,還多了一張新面孔……駙馬都尉崔元。
崔元乃憲宗第二女永康公主的丈夫,也就是朱厚照的姑父。
以前崔元在朝中名不見經傳,別人也未將他這樣一個駙馬放在眼里,但隨著新皇登基,崔元在參加完孝宗葬禮后,便居留京城,進入五軍都督府擔任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此番也獲得進宮面圣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