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既然這么定下來了,馬上去辦,沈卿家往西北履任的時候,讓他順帶回一趟京城,朕許久沒見過他,準備跟他見見面,好好熟絡一番,君臣間有許多話要說說,涉及大明政務,朕想多問問他的意見……照此辦理吧!擬寫敕令的事情,交由翰苑……”
“是,陛下!”
蕭敬沒有添加自己的意見,完全聽從皇帝和朝臣的意思行事便可,以他想來,沈溪確實是三邊總督的最佳人選。
這年頭,就算那些妒賢嫉能之人,也知道沈溪有真才實干。
如果沈溪沒什么才能,不會次次領軍都取得大捷,以至于后來沈溪在西南再取得成績時,朝臣們都習以為常,根本沒有太當回事。而若別人有了這樣的成績,必然在朝中引起極大的轟動。
……
……
蕭敬將奏本發還兵部和翰林院,由翰林院擬定敕令和官牒,讓沈溪收到敕令后立即辦理卸任兩省總督之事宜,北上京城,面見皇帝領旨后再出發往西北。
至于新任湖廣、江西總督,朝廷會擇機派出,但絕對不會再以一人兼領兩處督撫事務。
沈溪當初之所以可以一人占湖廣和江西兩個大省的總督之位,那是因為沈溪對韃靼之戰中功勞太大,如果以普通總督之位安置,會讓人覺得朝廷賞罰不公。
現在沈溪調任三邊總督,這差事在大明可說是軍隊最高職位之一,甚至跟五軍都督府都督張懋和兵部尚書劉大夏都可以形成分庭抗禮之勢,對沈溪算是一種“提拔”,因而不必再用別人來兼領湖廣和江西的差事,可以分派兩人去。
兩個巡撫就能解決的問題,完全不需要朝廷再委派總督。
劉大夏得知朝廷作出批復后,馬上去見馬文升,馬文升好像早就料到這個結果一樣,讓劉大夏去見謝遷,聽聽謝遷的意見。
馬文升在送劉大夏出門時囑咐:“……時雍,你一定要提醒沈溪,若他在西北出現什么差池,可不像在西南平叛時有辦法兜回來。西北的水太渾,以你我在西北履職的經驗來看,那些王公貴胄對人明里暗里各有一套,若沈溪得罪這些人,怕是無法全身而退!”
劉大夏點頭:“以沈家郎的性格,還真應該提醒他一下,他行事不夠沉穩,許多時候太過激進,就怕他去了西北沒幾日,就考慮出征草原。以他的自負,怕是韃靼人根本就不放在他眼中!”
馬文升嘆道:“以他在戰場上無往不利的表現,讓他收心養性怕是有些難度,就看他能否擺正心態。這件事你只能提醒,真正可以勸動他的人是謝于喬,你要特別跟于喬說明其中利害關系!”
劉大夏帶著馬文升的善意提醒,親自上謝府求見,可惜這次沒碰到謝丕。
“……說是年底前到任,但以如今西北的情況看,沈家郎越早過去越好!”謝府書房,劉大夏把事情詳細介紹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