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溪此時正在北上京城的路上。
沈家家眷同行,火器營二百官兵,再加上原來的侍衛和車馬幫弟兄,一行浩浩蕩蕩,行進速度不快。
沈溪計劃在十月下旬回到京城,這樣差不多臘月前趕到延綏鎮,接替朱暉出任三邊總督,統領三邊防務。
這一路上,沈溪走得不慌不忙,主要是他知道西北戰事掀不起多大波瀾。
就算這兩年韃靼人恢復一定元氣,但因內部糾紛不斷,這種擾邊戰事規模普遍不大,只是因為西北長城沒有修好,再加上之前京師之戰帶給大明的創傷,導致朝廷因為達延部小小的軍事行動,便造成草木皆兵的狀況。
此番沈溪和家人進京,走的不是水路,而是陸路。
如此穿州過省,沈溪想看一下中原的情況,方便他了解大明民生,至于大運河他已經走過多次,沿途基本都是大明朝最富裕的地區,不需要他再做更多調查和了解。
這一路沈溪帶著侍衛和火器營在前,車馬幫弟兄保護家眷走在后面,兩者間通常保持兩三里路的距離。
家眷都是在沿途城鎮住宿,沈溪偶爾會跟自己的妻妾聚一晚,更多的時候他都是在官兵于野外搭建的營地中過夜。
到了十月初,一行進入河南境內。
這一路走得比沈溪預想中更快,中原道路比南方平坦,河流不多,就算有一些江河也基本上架設了橋梁。
不知不覺間,沈溪引進新作物已有五年時間,他沒想到中原部分地區也開始進行推廣了,不過根據他調查,這完全是民間自發行為,北方民眾得知南方人在新作物種植上嘗到甜頭后,紛紛嘗試引進栽種,結果自然是大為驚喜,由此一發而不可收拾,由南向北迅速蔓延開來。
沈溪經常在官道上叫停隊伍,親自深入田間地頭查看,確定地方上的耕作沒有太大問題后,也就放下心來。
“……大人,京城有消息傳來,陛下允許您帶兵入京……”這天下午,云柳帶來京城最新消息。
此時隊伍行至開封府滎澤縣城以北三里地的荒野,距離北面的黃河渡口尚有十里,沈溪剛下令扎營。
越往北走,天氣越寒冷,久居長江以南的官兵,不適應北方十月天的嚴寒,在他們看來,十月應該秋高氣爽,結果到了北方才發現,這里很多地方已經下雪,氣溫驟降,雖然由于工業園區織布廠的存在,官兵早就備好過冬的寒衣,但精神頭依然不是很足。
沈溪道:“估摸陛下巴不得我多帶些人在身邊,正好看看火器營有怎樣的威力。甚至他還想跟著我去西北,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