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誰都以為劉健是因為蕭敬“引退”心生不滿,主動提出請辭,向朱厚照施加壓力。
等劉健拿出乞老的奏本,在場大臣知道劉健不是開玩笑。與此同時,李東陽居然也提出致仕的請求。
朱厚照乍一聽非常興奮,一旦劉健和李東陽請辭,那意味著朝堂上再也沒有誰能威脅到皇權,朝廷大小事情就會盡落手中。但轉念一想,他發現情況不對……如果劉健和李東陽撂挑子不干,那內閣誰來執掌?以后有什么事情誰來處置?
朱厚照雖然在某些事情上胡作非為,但總算還有腦子,面對如此境況,趕緊出言挽留:
“劉少傅這是說哪里話?朕需要你為朝廷做事,朕離不開你,還有李大學士……你們都是朕的恩師,朝廷興亡榮辱跟你們休戚相關,朕希望你們能輔佐朕開創盛世王朝,朕不允許你們請辭……”
謝遷詫異地打量劉健和李東陽,心想:“感情兩位落在后面,乃是寫奏本請辭?那真算是用心良苦,不過如此做難道不是在給皇帝施加壓力?”
此時張太后發話了:“劉先生和李先生都是先皇禮重之近臣,曾輔佐先皇開創盛世,如今哀家和皇帝孤兒寡母,希望諸位臣工悉心輔佐。尤其是劉先生和李先生,你們是先皇委任的顧命大臣……皇上沒有你們栽培,不會有今日……”
張太后一直擔心朝中大臣會因蕭敬請辭之事鬧情緒,現在看到事情不妥,馬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開始打孤兒寡母牌,希望能得到在場文臣武將支持。果不其然,張太后這番話很管用,至少劉健和李東陽沒有再提什么請辭的事情。
朱厚照見場面失控,趕緊道:“母后說的是,兩位先生都是大明柱梁,朕怎會讓你們離開朝廷?朕曾盡力挽留過蕭公公,但奈何蕭公公年老不支,體弱多病,不得已才離宮……朕不希望蕭公公年邁后還殫精竭慮,無法跟家人共聚天倫之樂……朕留他在京,以子侄之禮相待,永不相負!”
張太后幫腔道:“之前蕭公公請求引退時,哀家也曾提出挽留,但奈何蕭公公去意已決,哀家覺得他留在京城由皇家養老,乃是最好的結果。”
朱厚照笑容滿面地看向張太后,起身微微行了一禮。母子間難得達成如此默契,讓朱厚照大感安慰。稍后他回過身,道:“諸位臣工,既然蕭公公決意離開皇宮,司禮監掌印之位,需要有人接替,諸位臣工認為誰最合適啊?”
這問題問出來,純屬多余。
按照大明官場規矩,都是正官卸任副官頂替,既然蕭敬從司禮監掌印太監位置上下來,那自然就該由首席秉筆太監戴義頂上去。
但既然有此一問,那說明在皇帝心中,戴義當這差事不合帝心。
朝堂上又是一陣沉默。
這次朱厚照沒有干等,直接問道:“劉少傅,朕希望聽到你的意見。不知劉少傅舉薦何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