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笑了笑,安慰道:“謝閣老多慮了,此事乃朕一手安排,沈卿家高升為兵部尚書,順應形勢,怎會形同兒戲?劉尚書請辭,朝廷擇優選材,沈卿家難道不是繼任之最佳人選?并非朝令夕改,這只是朝廷正常人事安排,一切都由朕做主。”
謝遷堅持道:“陛下不可,西北形勢不明,韃靼人動向存疑,沈之厚軍事才能毋庸置疑,但僅限于領軍作戰,但他從未有六部任職之履歷,不具備統領大局之能,再者朝中那么多老臣,論資歷怎么都輪不到他。”
“不如留沈之厚在西北,威懾韃靼人。值此朝廷辛勞更替之際,保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甚為重要!”
“這樣啊……”
朱厚照之前有意調沈溪回京,但聽了謝遷的話,有些猶豫了。
劉瑾雖然恨謝遷入骨,但此時卻很不得親這老家伙一口。見時機成熟,他趕緊站出來說道:
“陛下,正是如此。謝閣老所言非虛,朝中文官大多嫉恨沈大人,覺得他少年英才,恨不能讓他摔一跟頭。此時沈大人回朝,很多人會千方百計針對他,反而辜負陛下一片美意。”
朱厚照皺眉:“這世道,年輕人就活該被輕視?以前朕也遇到過這等狀況……但是,朕始終相信沈卿家有能力應對各種不利局面,執掌兵部。”
在場戴義、劉瑾、謝遷和劉大夏都聽出來了,在對沈溪擔任兵部尚書一事上,朱厚照態度極為堅決。
謝遷心下著急,打定心思不讓沈溪回京當差,不想沈溪被劉大夏等文官利用來對付劉瑾。
謝遷道:“陛下,就算您要征調沈之厚回朝,也要等西北局勢徹底平復后。如今韃靼人動向不明,隨時可能入侵我西北邊境,若主帥離職,人心不穩,那三邊以及宣大一線或有災禍,延續兩年前可怕的一幕……”
朱厚照不怕別的,就怕丟掉自己的江山。聽到謝遷這話,他一抬手:“行了行了,謝閣老不必說下去了。確實,韃靼人誰都不怕,就怕沈卿家。這個時候,沈卿家確實不能擅離……這樣吧,先找別人來擔任兵部尚書,等西北局勢徹底穩定后,再征調沈卿家回朝,這樣總該行了吧?”
既然皇帝選擇了妥協,謝遷沒有再爭論。
劉大夏也沒說什么,雖然他想調沈溪回朝幫助謝遷對付劉瑾,穩定文官集團日益展現出的頹勢,但謝遷不領情他也沒辦法。再者,嚴格來說他已不是朝官,朝中事情他已經沒資格再參與議論。
劉瑾這邊則大大地松了口氣。沈溪回朝,對他來說再糟糕不過,關鍵在于朱厚照對沈溪言聽計從,他心底嘀咕道:“姓沈的小子不簡單哪,之前我被那些文臣喊打喊殺,眼看小命不保,正是他留下錦囊中的一封信,讓陛下回心轉意。若他回朝,陛下對他寵信有加,若他存心對付我的話,我豈不是要乖乖受死?”
如今的情況,謝遷不想沈溪回朝,沈溪自己也不想回朝來跟劉瑾斗,劉瑾更不希望在自己穩定大局前面對沈溪這樣的強敵。
光是朱厚照一廂情愿,也只能徒勞無功。
朱厚照皺眉:“既然沈卿家不回朝擔任兵部尚書,誰來暫代這職位?難道讓兵部熊侍郎升任?”
劉瑾想到自己彈劾劉大夏的主要目的,趁機建言:“陛下,兵部尚書之職,以前朝廷便有征調西北督撫回朝擔任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