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暉終歸還是沒借到林恒和王陵之。
沈溪派了一支百人規模的斥候隊伍前去護送,這支斥候隊伍是沈溪手底下的精銳力量,由他一手栽培,基本是從湖廣和江西那邊調撥過來的老兵。
履任三邊總督后,年底和年初這段時間,沈溪又從湖廣和江西調撥三千名士兵到三邊,有意識地在邊軍中培植自己的力量。
下一步,他準備將荊越、風昭原等人調來西北任職,這些人是他的老部下,這樣他在邊軍中的勢力可以更加穩固。
到了西北如果手底下沒有嫡系人馬,做什么事情都受到限制,那些總兵官、指揮使多為朝中勛貴,這些人在西北的目的是為了建功立業升官發財,誰擋著道了,便會以武力對抗。
朱暉和王守仁離開后,三邊正式成為沈溪地盤,只是很多將領和官員還沒完全臣服。
尤其是在三邊財政審查一事暫告一段落后,最后一段時間追查出來近百萬兩銀子,成為很多人記恨沈溪的源頭。
沈溪承諾會放過麾下這批文武官員,但王守仁最后的徹查,讓很多人懷疑是沈溪暗中搗鬼。
即便沒這么想的,朱暉臨行前挑撥是非,讓人心生疑竇。
沈溪這邊倒是沒什么好擔心的……你們知道是我做的又怎樣?
我是曾經說過,你們坦誠罪行退出贓款便既往不咎,而你們怎么做的呢?敷衍了事,贓款只是退出很少一部分,還想讓我寬恕?
沒門兒!
這次事情多少為沈溪建立起威望來,張安等人對沈溪畢恭畢敬,在上層將官看來,沈溪在這件事上做得很夠意思,火沒有蔓延到上層官員,只是把一些中下層官員拉出來當替死鬼,況且這些替死鬼主要還是被朱暉“檢舉”,沈溪只是意思一下,幫王守仁拿人而已。
沈溪已做好準備,在未來一年時間里,將三邊官場所有蛀蟲一個個挑出來。
由沈溪親自發起的清查錢糧虧空,并不是為了一次性根治財政弊端,而是要杜絕劉瑾借題發揮,一旦朱暉離開西北,屆時再有什么財政上的虧空暴露出來,就只能由他自己承擔,無論如何沈溪都不愿意冒這個風險。
就在沈溪覺得接下來應該沒有大事發生,準備一門心思練兵時,朝中再次傳來一個消息,讓三邊官場又蒙上一層陰影——
劉瑾陰魂不散,在清查邊軍錢糧虧空上沒占到便宜,改而要清查過去十年間九邊財政虧空,準備以當時在西北任職的總督、巡撫,還有各級文武官員來共同承擔虧空,美其名曰查缺補漏,減輕國庫負擔。
雖說這十年間的財政虧空跟沈溪一文錢關系都沒有,但影響甚大,必然會波及西北官場穩定。
劉瑾發起大規模排查財政問題的主要目的,除了斂財外,就是要給沈溪找麻煩,讓沈溪在西北不得安生,從而無暇顧及宮中。
……
……
說是審查,一時半會兒查案人員到不了三邊,這次不再是六部中人負責,而是劉瑾派來的廠衛人員。
而此時,西北之地尚有一名錦衣衛留滯未走,正是之前陷害沈溪不得,一直輾轉留在榆林衛城不敢回京的江櫟唯。
江櫟唯處境尷尬,他先是以張氏外戚和張苑代表被派往西北聯合沈溪斗劉瑾,但他出京前勾搭上劉瑾,擔負了清查弊案的任務。之所以改變政治立場,在于江櫟唯跟沈溪的仇怨,他絞盡腦汁要構陷沈溪,甚至暗中聯系朱暉,可惜難以如愿。
既沒法回去跟張氏外戚交差,也沒法向劉瑾輸誠邀功,他只能留在西北,試著尋找沈溪的不法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