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前,劉瑾當眾廷杖熊繡,耀武揚威中奠定威嚴。
大臣們以為朱厚照很快便會出來,沒有進行抗議,卻不知此時朱厚照正在豹房吃喝玩樂,根本沒有回宮的打算。
劉瑾沒有宣讀詔書的意思,繼續站在午門前,對大臣們一番詰問,言語中暴露其打擊報復之意。
“……咱家一心為大明江山社稷,平日行事兢兢業業,未曾有絲毫怠慢,爾等朝臣卻在陛下面前說三道四,以至于咱家無心處置朝事,若朝廷事務因此有所耽誤,爾等可擔待得起……”
劉瑾文化水平不高,在一群絕大多數都是進士出身的朝官面前,言辭笨拙,到后面已有破口大罵的趨勢。
“……那些跟咱家為難之輩,不識好歹,狼心狗肺,咱家斷不容他們留在朝堂上,咱家會上書陛下,讓陛下撤了這些狗東西官位,令其死無葬身之地……”
或許是罵痛快了,更大的可能卻是罵累了,劉瑾干脆讓人搬來椅子,坐下來歇息。
時間已經是正午,好在只是四月天,天氣不熱,但中午陽光曬下來,一身厚重朝服在身的文官們依然感覺燥熱難耐。
眾大臣一心期待朱厚照的到來,可惜皇帝一直沒有露面。
劉瑾坐下來歇息一會兒,感覺緩過勁兒來,繼續謾罵,不過這次卻不是站起來罵,而是坐著罵,儼然他就是皇帝,當眾喝斥百官。
……
……
就在眾大臣跪在午門前,忍受劉瑾污言穢語時,謝遷正在自家府邸,等候府上人出去打探消息。
謝遷知道當天事情不簡單,不單是六部部堂、郎中和各寺司卿、少卿、通政、參議被召去午門,連翰林院、詹事府、順天府和六科的人也沒有例外,這在大明歷史上極為罕見,畢竟當天不是大朝會,也不是每年三大節,當他知道所有在京文臣都沒有幸免時,就知道朝廷要出大亂子了。
終于,出去打探的仆人回來,帶回來的消息讓謝遷驚慌失措。
“……老爺,跟宮里的公公問過了,陛下昨日宮外飲酒,似乎喝醉了,今日未歸。”仆人將消息告知謝遷,“宮里那邊估摸,陛下或許會在午后回宮……”
謝遷一聽便知大事不好,當即道:“若陛下宿醉,肯定一睡不起,清晨起來精神充足早早便會回宮,此時未歸,怕是今日便留在宮外不回來了……難怪劉瑾如此淡然若定,在宮中召見群臣,感情他知道陛下今日不回宮,是以有恃無恐。”
“那……那可怎辦?二少爺如今也在宮里。”仆人緊張起來,因為當日召見的大臣中,尚有身在翰林院,擔任翰林編修的謝丕。
謝遷氣惱地道:“丕兒到翰苑沒幾日,對宮里境況不熟,他懂什么?劉瑾估摸也不會為難他一介后進。”
仆人著急地道:“可是,到底是咱們謝府的少爺,受了委屈怎么辦?”
“就你話多,還不快繼續去打探宮里的情況?記得,多花銀子,不給銀子那些太監不肯開口。”謝遷此時徹底慌了手腳。
他知道,能出面阻止劉瑾之人非皇帝莫屬,但朱厚照擺明今天不會回宮,而他去午門阻止似乎沒有任何意義,反而他也會被困在那里無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