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明白一個道理,以老臣對抗劉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皇帝對朝中這班老臣缺乏足夠的信任,更沒有耐心,根本就不納諫,而且劉瑾已經把握老臣的命脈,使得大多數人在朝堂都得過且過,不想再窮折騰。
現在要對付劉瑾,只能靠沈溪這樣的新貴。
沈溪回朝第一件事就狠狠打擊了劉瑾的囂張氣焰,奪回部分朝政主導權,這次朝議沈溪完全可以進一步打擊劉瑾,對此謝遷分外看重。
抵達乾清宮時,謝遷有些遺憾:“可惜沒時間找大臣商議……他們要是跟之前的我那般,腦殼不開竅,回頭全都埋怨之厚就不妙了。”
正想著事情,文華殿等候入朝的大臣全都過來了,平時跟謝遷關系較好的屠勛等人也在列,謝遷點點頭算是打招呼,然后對沈溪感慨了一句:“現如今六部尚書,已有半數為劉瑾控制,你可要小心些。”
沈溪稍微琢磨了一下,其實六部中,暫且明確投靠劉瑾的只有吏部尚書劉宇,其余人等尚處于搖擺不定的狀態,不過是平時對劉瑾虛以委蛇罷了。
以沈溪料想,距離朝中下一次官員更迭不會太過遙遠。
劉瑾得勢,主導朝中官員升遷大權,而他要跟劉瑾正面相斗,劉瑾在無法染指基本國策的情況下,就會在朝中主要部門負責人上做文章,全力孤立自己。未來一年內,眼前能剩下半數老臣留在任上都存問題。
大臣們過來,沒有心思寒暄問候,因為朱厚照已在乾清宮等候多時,根本就不允許臣子有駐足閑聊的時間,直接便排成兩列入殿面圣。
作為兵部尚書,沈溪在六部中的地位僅次于吏部尚書劉宇和禮部尚書周經……李杰辭官后,禮部尚書已換成了周經。
周經,字伯常,號松露,山西陽曲人,天順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進編修,遷侍讀、左中允,繼任太常寺少卿、南京戶部尚書等職,直到現在出任禮部尚書。
至于其余幾部尚書,戶部尚書是跟劉瑾走得很近的劉璣,刑部尚書還是屠勛,工部尚書為沈溪舊交李鐩,而此時左都御史則是屠滽。
此番并非是大朝會,朱厚照把內閣三位大學士和各部尚書,以及各寺卿、通政使司等衙門負責人召集至乾清宮,武將中則有張懋、張鶴齡等人出席,五軍都督府各都督也來了不少,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朱厚照要說的事情跟文治無關。
大臣們一起進入乾清宮。
沈溪遠遠地瞥了一眼,朱厚照身后侍立太監兩人,一左一右分別是司禮監掌印劉瑾,以及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戴義。
朱厚照于龍椅上正襟危坐,見到大臣們進得殿來,表現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目光則落在沈溪身上,顯然對這位先生寄予厚望。
……
……
“參見陛下!”
隨著大臣行禮問安完畢,一次看起來普通,但其實具有特殊意義的朝會正式開始。
對于在場大臣來說,有很多人已經相當長一段時間沒見過皇帝的面了。朱厚照沉迷逸樂,朝政基本丟給劉瑾打理,大臣們對于是否參加朝會已不在意,反正內閣和司禮監會把宮里的意思傳達下來,尊令行事便可。至于這些決策是否是由皇帝欽定,并沒有那么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