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以求助的語氣看著謝遷問道。
沈府書房,謝遷負手而立,顯得氣度沉穩,但緊皺的眉頭、微微顫抖的身體卻將其內心的焦躁表現出來。
過了一會兒,謝遷看向沈溪:“地方衛所兵馬征調到京,無論是地方出亂子,還是京城招惹禍端,這責任你都承擔不起,而劉瑾等人必然會趁機制造混亂,攻訐你的新政,那時陛下是否還會像今日這么支持你,就另當別論了。”
沈溪以輕松的語氣道:“如此說來,閣老不贊成學生的計劃?”
謝遷惱火地說:“你要如何決定,老夫不會強加干涉,但每件事你最好先跟老夫打個招呼,現在你已經把事情做了,再跟老夫說,是否晚了些?”
沈溪道:“米尚未下鍋,如此怎算晚了呢?”
謝遷指了指沈溪,道:“不管怎樣,你就算要把劉瑾趕下臺,也不能把大明折騰得不成樣子,這是老夫的忠告……”
說來說去,其實謝遷就強調一件事:無論你做什么,都要跟我打一聲招呼,我這邊什么意見都沒有。
沈溪回到京城,所辦差事是雷聲大雨點小,正是因為沈溪這邊遲遲不見動靜,謝遷才感到擔心,既怕沈溪亂來,又怕沈溪做事不夠穩妥,心浮氣躁下之下便主動上門提點,說是問詢進度,但其實是催著沈溪做出一點成績,讓朝中百官對沈溪改變態度。
……
……
同樣是五月十八這天晚上,劉瑾很早從皇宮出來。
回到家中,他第一件事便是把智囊張文冕和孫聰叫來,問詢兵部當天動向。
為了盯緊沈溪,劉瑾暗中在兵部布下眼線,他沒有直接把身邊親信安排到兵部任職,因為他知道沈溪會防著他這手,做事務求滴水不露,干脆找一些兵部老人來肩負起監視沈溪的責任。
反正現在朝廷上下都在巴結劉瑾,連兵部中人也不例外,找到一些愿意為前途賣身投靠之人,并不困難。
“……沈之厚到了兵部,每天都在辦公,但他似乎沒做出什么切實有效的事情,或許這跟他手頭權力有限有關。”
張文冕把他所知情況整理總結后,詳細告知劉瑾,“沈之厚查過兵部賬目,又在兵部推行新政,所涉及不過是衙門幾點開門,幾點辦差,整理哪幾間屋舍作為軍事學校校舍,甚至還有關于情報收集這些……事情非常繁瑣,但沒有一件跟公公您有關。”
劉瑾皺眉:“此子究竟意欲何為?”
“瞧不出其行事重點!”
孫聰想了想,回答道,“公公之前擔心沈尚書會針對您,看來未必如此。”
“什么未必如此!”
張文冕斜著看了孫聰一眼,道,“沈之厚回朝不過數日,僅僅通過其日常所為便輕易斷定他無針對公公之心,怕是太過草率……以在下想來,此人必然在背后策劃陰謀詭計,用來攻訐公公。”
劉瑾點頭:“炎光說得對,沈溪在地方上做事非常激進,若非他有軍功撐著,以前他做的那些不合規矩之事,早就讓他萬劫不復了……奈何這小子領兵確實有一套,以至于到現在,朝廷上下對他非常信任,軍中將士也多對其唯命是從。這可難辦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