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心想:“你沈溪能申請國策,我也完全可以,你要窮兵黷武,那我就讓陛下徹查朝廷弊政。”
“陛下自己不可能親力親為,就會把權力交給我,那沈溪之前提請任何人皆不能干涉兵部之事的奏請就不會奏效,因為我要查六部弊政,必然要查兵部,那我就可以在權力爭奪中凌駕于沈溪之上。”
劉瑾的算盤打得很精。
一定不能讓沈溪和兵部超脫朝廷體制,無論如何都要將其置于內閣和司禮監之下,就算不能什么事都管,也要把控其命脈。
果然,當朱厚照聽說朝廷弊端叢生,劉瑾言之鑿鑿,合情合理,讓他動了改革的心思。
朱厚照雖然不太管事,但縱觀大明皇帝,他的開明程度數一數二,只要覺得合適,就一定會做,沒有道德或思想上的枷鎖,魄力很高。
朱厚照道:“劉公公所言在理,那你認為,這些事當如何改變?朕問的是,關于你對如何改變當下弊政的看法。”
劉瑾躬身行禮,道:“陛下,老奴只是宮里的太監,沒資格過問朝事,若陛下給老奴權限,老奴一定會幫陛下將事情處置好,將朝廷各衙門弊政全都徹查清楚,請陛下恩準。”
朱厚照思索一下,他還有一些顧慮,不用說跟兵部有關。
他剛答應沈溪,但凡涉及兵部之事,一律不得讓人過問,結果才過了不到一個月,事情就改變,有違諾言。
劉瑾看出苗頭不對,趕緊道:“陛下,如果朝廷內外弊端叢生的話,對沈尚書推行國策無疑會造成許多阻礙。據老奴所知,兵部內也矛盾叢叢,若可以化解,陛下當可實現愿望,領兵征服草原,順利擴大大明版圖!”
要說劉瑾對朱厚照的心理拿捏得當,說出這番話后,朱厚照臉上露出一絲喜色,點頭不已,道:“既然你如此忠心,那朕就讓你具體經手此事,現在你可以退下了。”
劉瑾雖然得到朱厚照首肯,但他畢竟缺少皇帝的詔書,若詔書由他自己寫,似乎名不正言不順。
再加上這會兒朱厚照喝了酒,或許還吃了一些類似于五石散的致幻類藥物,頭腦不那么清楚,若不趁機得到朱厚照正式頒旨,或許來日再說便徒勞無功,一定要打鐵趁熱。
劉瑾道:“陛下,這件事非要您下旨不可,若您不下旨,朝中大臣怎會聽從老奴這樣一個太監吩咐?”
朱厚照顯得有些不耐煩,一擺手:“既如此,那你便回去草擬詔書,回頭給朕看看,沒什么問題朕便用印。”
“是,是。”
劉瑾得到朱厚照準允,沒有遲疑,趕緊回去草擬詔書。
到翰林院找人顯然不那么合適,時間也來不及,不如就近找張文冕和孫聰,讓二人草擬詔書,再由朱厚照批閱通過,這件事就算水到渠成了。
劉瑾顧不上錢寧,急匆匆出門而去。
回家的路上,劉瑾心里無比得意:“你沈溪再有本事,還不是被咱家所制?你以為可以凌駕于咱家之上,卻不知這朝堂上沒有一人不得不服從咱家,咱家一定要找機會給你個下馬威,讓你知道咱家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