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彬一怔:“公公從何說起?此番大捷乃由隆慶衛指揮使李頻,以及宣大總督孫秀成呈奏,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吧!”
劉瑾這才釋然,他沒想過這是什么功勞,不過仔細琢磨一下,又問:“孫秀成,可是之前給咱家送過……嗯,讓吏部劉尚書來見!這件事不得外泄,若再有戰報傳來,一律從都督府和通政司衙門給截下來!”
魏彬非常干練,行禮道:“是,公公,咱家這就去。”
劉瑾看著魏彬興沖沖離開,蹙眉沉思,戴義見狀上前問道:“劉公公,這件事是否需要馬上奏報陛下?”
劉瑾斜著打量戴義一眼,問道:“這件事跟你有關系嗎?”
戴義點頭哈腰沒再說話,劉瑾卻琢磨開了:“這孫秀成和李頻都是劉宇牽線搭橋納入我麾下,基本上算得上是我的人……雖然作戰計劃是由兵部制定,但帶兵打仗的卻是我的人,這次功勞自然也得我來上表才行,絕對不能把機會留給姓沈的小子!”
……
……
劉宇原本已從吏部衙門打道回府,得到魏彬傳話,立即馬不停蹄往皇宮而來。
按照規矩,劉宇就算是吏部尚書,也沒有資格在不經皇帝傳召的情況下入宮,但因此時劉瑾權傾朝野,但凡劉瑾的話,就好像圣旨一樣管用,劉宇可以自由入宮。
劉宇過午門,經歸極門、保寧門,抵達司禮監,此時劉瑾正在自己房間桌案后等著劉宇到來。
“公公,何事召下官前來?”
在劉瑾面前,劉宇從來都把姿態放得很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尚書之位是靠賄賂劉瑾得來,滿朝文武也都知道他是劉瑾身邊最得力的干將。
劉瑾看著戴義等人,揮手道:“你們且先到后廡,咱家要跟劉尚書交談。”
戴義等人識趣地退下……似乎是怕這些人把戰報傳播出去,劉瑾沒讓他們散班,而是到后廡等待,稍后他還要親自敲打一番。
等人離開,劉瑾打量劉宇,道:“至大,問你兩個人,你看看是否可以為咱家所用?一個是宣大總督孫秀成,一個是隆慶衛指揮使李頻,這二人你應該很熟吧?”
劉宇曾為大同巡撫,對于宣大地區的官員和將領非常熟悉。
劉宇暫且不知宣府“大捷”之事,按照自己的想法中肯地道:“孫秀成跟下官關系很好,下官從兵部調任吏部后,還是由下官跟朝廷請旨……也就是跟公公您請旨,讓他做了宣大總督,至于李頻……此人曾為兵部沈之厚所用,沈之厚幾次進出居庸關,跟此人過從甚密……不過李頻曾對公公進獻不少財貨,均由下官轉交。”
劉瑾聽到這話,點頭道:“那你覺得,只有孫秀成值得拉攏,而李頻卻需要嚴加提防?”
劉宇笑道:“公公此言差矣,孫秀成是可用,但也未必可完全放心……文官脾氣大,且反復無常,反倒是武將,若給予少許恩惠,便可死心塌地。”
“李頻雖跟沈之厚過從甚密,但他沒從沈之厚身上撈著什么好處,如今仍舊只是個衛指揮使,最多得到一些犒賞,但區區錢財哪里放在武將眼中?若公公可提拔重用,此人將來必然會為公公效死命。”
劉瑾點頭:“這就好。”
劉宇好奇地問道:“不知公公為何突然問這二人?”
劉瑾不再隱瞞,直接說道:“剛得到邊關急報,說是我大明軍隊在長城內關一線,取得一場勝仗,除孫秀成派遣兵馬外,再就是兵部從隆慶衛調度的六百兵馬,這次大捷斬獲上千韃靼人,咱家希望借此機會跟陛下表功,順帶提拔一下二人。”
劉宇笑呵呵道:“那下官可就要恭喜劉公公了……這件事雖為兵部布置,但說起來,都是劉公公保舉之人取得勝仗,功勞豈不是要記在公公身上?”
劉瑾道:“是否由咱家保舉,還要看二人是否肯歸在咱家帳下,你馬上找人去說,若他們愿意投靠,在家保管他們萬世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