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形成大明邊軍虛報戰功的傳統,十個人頭的功勞會吹噓成一百個,一百個人頭的功勞則夸張為五百個、一千個也就不稀奇了。
虛報戰功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殺良冒功。
邊軍殺的良民中不但包括韃靼人的平民,還有大明邊境一帶的百姓,甚至有以民女頭顱冒充韃子首級之事。
劉瑾不明就里,以為這是一場難得的大勝,于是便按照戰報描述的內容呈報朱厚照,為的是邀功請賞。
果不其然,朱厚照聽到劉瑾呈奏的“大捷”后,頓時喜上眉梢:“果真如此?戰報在何處?”
劉瑾趕緊拿出宣大總督孫秀成派人快馬加鞭送來的戰報,呈遞朱厚照面前:“請陛下御覽。”
朱厚照接過戰報,迫不及待展開,看完后哈哈大笑:“沒想到,朕還沒去宣府,戰事就結束了!一次斬獲上千人,這功勞可不小……在沒有兵部沈尚書親臨一線指揮的情況下,也能取得如此勝利,說明我大明將士沒有傳言中那么不堪嘛……嗯,朕一定要好好封賞有功之臣。”
劉瑾臉上滿是笑容,皇帝這一高興,他之前擅闖的罪過也就可以不被追究了。
司馬真人連聲恭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大明在宣府取得大捷,看來距離陛下親自領兵掃平草原之日不遠矣!”
論巴結人的本事,司馬真人不在劉瑾之下。
劉瑾看了嘴巴就像抹了蜜一般的司馬真人一眼,就算臉上帶著笑容,其中卻蘊含幾分狠辣味道,他對司馬真人這樣博得皇帝寵信的佞臣起了殺機。
以劉瑾的性格,絕對不容許旁人跟自己爭寵,皇帝的寵信就像是一塊瑰寶,誰跟他爭奪分享,他就讓誰萬劫不復。
朱厚照突然想起一件事,皺眉道:“劉公公,為何這件事是由你來呈奏,而不是沈尚書或者謝閣老?”
“這么大的事情,沒走通政使司和五軍都督府渠道,而是直接送到司禮監……就沒旁人過問嗎?”
邊軍立下大功,朱厚照首先想到的是兵部,繼而想到他信任的老師沈溪。
這件事不是由兵部送呈,而是由劉瑾上奏,非常不合規矩,朱厚照不由產生懷疑。
劉瑾早就想好對答之言,道:“回陛下,戰報是由宣大總督孫秀成呈遞京城,快馬送到宮門,由吏部尚書劉宇帶入宮中,想當面呈交陛下,老奴適逢其會,于是主動請纓轉達。孫秀成和李頻二人,乃劉尚書舉薦,之前老奴對陛下多有提及……”
“是嗎?”
朱厚照心中多少還是有些疑問。
劉瑾笑道:“自然沒錯,這二人說起來都是陛下親手提拔,這次戰功也應該有陛下一份才對……陛下慧眼識才,剛提拔出幾個人,就能立下如此大功,殊為不易啊!”
朱厚照得意洋洋,自大地道:“那可不,朕乃當世伯樂,這天下間英才,自然難逃朕之法眼……對于這次戰事有功之臣,朕要親自頒賞,另外,朕要明令天下,讓所有人都知道朕乃盛世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