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厚照之所以一直住在宮外,是因為他恨張太后威脅要廢黜他帝位的話語。
作為皇帝,朱厚照覺得自己干得相當不錯,而張太后卻總是數落他,這讓他無法接受。
現在有了宣府“大捷”,朱厚照便想好好為自己表一下功,讓世人知道,他登基后,有責任也有能力保護國民,開創太平盛世。
而這恰恰跟劉瑾的心思一樣。
劉瑾琢磨:“我當政以來,把朝事打理得井井有條,行事兢兢業業,朝廷上下和睦,百姓安居樂業……我收點兒賄賂就被人指責,憑什么?那是我應得的,現在那些對我行賄之人已證明都有能力和才干,我要好好把這事兒宣揚一下,讓世人知道我劉瑾可以帶領大明走向繁榮昌盛!”
朱厚照下旨后,劉瑾帶著興奮的心情而去,準備把這次功勞全部歸到自己身上,也就顧不上驗證宣府此番大捷是否存在虛報戰功的情況。
與此同時,京城內開始傳播邊關取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的消息。
兵部居然是從市井間得到消息,知道宣府大明軍隊對韃靼人作戰獲得勝利,而作為兵部尚書的沈溪,雖然已經打道回府,聞訊后也只能放棄與家人吃晚飯,毅然返回兵部衙門處置。
剛剛養完傷回到兵部侍郎任上的熊繡拿著戰報,一巴掌拍到桌案上:“殺敵一千?他怎么不說殺敵一萬?這不明擺著虛報戰功嗎?”
一眾兵部官員都漠不作聲,顯然熊繡的指責有些太過直接。
熊繡在兵部任職多年,對于虛報戰功和殺良冒功的那點破事心知肚明,但因為兵部與軍隊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很多時候只能心照不宣。
大明官制存在諸多問題,官員的腐化不是朝夕形成。
沈溪道:“是否虛報,在沒有看到正式的公文前,有待驗證。現在司禮監橫插一腳,且已捅到陛下面前,這件事本官不想多理會。”
“既然是宣大地區取得的對韃靼作戰的勝利,那事情就由宣大總督處置,改日兵部收到總督衙門確切的戰報,我們照著上奏便可。”
恰在此時,外面有兵部屬吏進來通稟:“沈尚書,謝少傅和焦閣老在外求見。”
沈溪站起身來,道:“兩位內閣大學士前來,不用多說,便知是為宣府大捷。熊侍郎跟本官出去相見,至于旁人,暫且留在公事房這邊,等見過兩位大學士后,本官再回來交待事情。”
沈溪讓熊繡跟自己前去迎客,是因為兵部中熊繡資歷最深厚,話語權也相對較高,再加上熊繡曾被劉瑾當眾廷杖,一定不會站在閹黨的立場考慮問題。
關于劉瑾面見朱厚照,順帶上呈功勞邀功之事,沈溪樂觀其成……他對所有事情安排有度,故意拿這件事算計劉瑾。
雖然劉瑾為自己表功,但朝廷上下其實都知道此戰功勞應歸沈溪,至于虛報戰功的事情,卻跟沈溪沒什么關系,因為從寫戰報,再到上奏,都沒經沈溪之手,沈溪心里非常清楚戰果虛實,卻有意隱瞞下來。
看似把機會讓給劉瑾,其實是挖個坑讓其往里面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