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逆不道聽起來就大不敬的話,臣子不敢說,但皇帝自己說起來就跟喝白開水一樣隨便。
朱厚照道:“朕完全相信沈尚書,就好像相信諸位卿家一樣,朕認為你們赤膽忠心,一心為國,必可為大明走向繁榮昌盛做出更大貢獻……”
或許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話說得有些不那么合適,朱厚照最后補充了兩句,用來收買人心。
沈溪對于朱厚照這番話未予置評,但在場所有官員都自覺地站起來,弓腰行禮,表達對皇帝信任的感激。
朱厚照站起身來,用力地一擺手,道:“諸位卿家,多余的話朕不說了,今天議事到此為止吧,朕還有事情要做,諸位卿家請自便……”
朱厚照說完,轉身便走,完全不給大臣們溝通的機會。
一眾官員多少有些無奈。
自從午朝取消以來,朝臣就少有跟皇帝溝通的機會,甚至閣老、九卿這樣的頂級文臣都沒有面見皇帝的資格,現在好不容易見駕,除了邊關戰事外,別的事情居然只字未提,多少讓在場文武官員失望。
眾大臣起身相送,朱厚照頭也不回,徑直往軍事學堂門口而去。
等朱厚照及隨從走遠,會議大廳內突然間喧嘩一片。
“諸位,你們說說,陛下對出兵之事,便如此放權給兵部?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兵部來調遣?”
那些普通將領沒資格發話,有意見的是勛貴,尤其是那些世襲的公侯。
他們在皇帝走后,一個個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交談,有心要跟沈溪討說法,卻又擔心觸怒這位朝中新規,只能發牢騷。
沈溪不想理會這些家伙,對胡璉道:“胡主事,今日陛下安排你聽到了,本官不想多作解釋,你只管到兵部衙門等候,之后本官會把一些跟隨你出征的將領,一起叫到兵部來議事!”
胡璉恭敬行禮:“是,沈尚書,下官這就去!”
沈溪面前,幾天時間胡璉便完成官職幾級跳,這會兒就算沈溪要求他赴湯蹈火,胡璉也必然是連眉頭都不會皺一下。
……
……
兵馬齊備,糧草后勤補給也有了著落。
被沈溪換調到京城的各路人馬,已經找到新的歸宿,暫時被征調往宣府,參與跟韃靼人的戰事。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還是沈溪對于胡璉、王陵之和馬九三人的任用。
胡璉是文官,新科進士出身,但之前沒有任何資歷可證明其有統兵方面的才能,只是因為幾句話便得到皇帝和沈溪的欣賞,繼而被破格提拔,屬于幸進之臣。
王陵之屬于邊軍猛將,在朝中有一定名聲,對其任用沒什么爭議,但馬九卻完全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沈溪將幾人叫來,包括一些調換至京的地方將領,在兵部衙門開了一個簡短會議,算是出征前的動員會。沈溪定下的目標很簡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能堅持到韃靼人退兵便可。
胡璉和馬九都能理解沈溪的戰略意圖,王陵之卻一頭霧水,他恨不能沖鋒陷陣,跟韃靼人血戰到底,以他尚武好戰的性格,讓他龜縮防守,實在強人所難。但畢竟此行王陵之不是主帥,一切要聽命于胡璉,再加上沈溪一再叮囑,王陵之就算再心有不甘,也翻不起什么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