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問道:“孫軍門人呢?”
那人回稟:“公公,我們到了總督衙門,得知孫軍門于昨日傍晚時分離開宣府,往大同府方向去了,至今尚未歸來!”
“什么?”
劉瑾霍然站起,呆滯地站在那兒,半晌沒回過神來。
孫秀成離開宣府。
提前沒有任何征兆,而且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一整天,主帥王守仁和監軍劉瑾都不知情。
要不是劉瑾派人去傳喚孫秀成到營中問事,兩人恐怕會一直蒙在鼓中。
劉瑾站在那兒,一時間沒回過神來,呢喃道:“姓孫的離開宣府意欲何為?難道有什么緊急軍情?”
王守仁苦笑道:“近來宣府周邊一直有韃靼游騎騷擾,甚至有部分韃靼兵馬通過外長城未修復的城塞,由小道翻山越嶺進至宣府周邊集結的跡象……恐怕孫秀成等人暗中跟蒙古人勾連,出城是為引外夷南下吧?”
劉瑾瞪著王守仁:“你最好別學沈之厚,老是危言聳聽!”
“在下是否危言聳聽,劉公公很快便會知曉,如今戰事著緊,孫秀成突然離開,劉公公覺得這其中并無陰謀?”王守仁道。
劉瑾怒不可遏:“夠了!咱家不想聽你多說……咱家這就去總督府一趟,一定要問個清楚!”或許是自己也感覺到危機重重,劉瑾顧不上再跟去王守仁說什么,匆忙帶著人離開大營,往總督府而去。
到了總督府,劉瑾仍舊不經傳報,便徑直闖進總督府正堂。
此時總督府內一片寧靜,不但孫秀成離城而去,就連他身邊那些親近的幕僚也都離開,只剩下幾名不起眼的書吏在忙碌。
劉瑾叫人把所有書吏召集起來,大聲喝問:“孫軍門去了何處,沒人知曉嗎?”
一名四十多歲的書吏出列稟告:“回劉公公話,孫大人昨晚帶著幾名親近將領,調撥三百親兵離開宣府城,走時神色不安,一再警告事關機密不得聲張……至于人去了何處,沒人知曉!”
劉瑾犯起了嘀咕:“哎呀不好,難道孫秀成因虛報戰功之事,怕戰后被陛下追責,于是棄城逃走?”
劉瑾正心神不寧,書吏進來通稟:“王帥帶人來了。”
劉瑾看向總督府大門方向,但見王守仁帶人沖了進來,熊熊的火把將總督府正院照得透亮,顯然王守仁是緊急趕來接管宣大總督的權力。
“你來作何?”
劉瑾走出正堂,站在門口以嚴厲的口吻問道。
王守仁走上前,微微一笑:“劉公公這不是明知故問?孫秀成帶著幕僚和親信將領離開,城中兵馬如今屬于無主狀態,難道本官要坐視不理?陛下可是派本官節制宣府、大同一線所有軍隊!”
劉瑾感覺一陣晦氣,沒想到自己信任有加的孫秀成竟然棄城而逃,搞不好戰后自己就會受到牽連。但轉念一想,或許這并不是壞事,讓王守仁掌權,至少不會跟孫秀成一樣當縮頭烏龜。
恰在此時,有傳令兵進來通稟:“報……城北發現大批韃靼兵馬……”
在場氣氛瞬間緊張起來,劉瑾看著王守仁,問道:“現在沒人掣肘,你總該出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