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芳一個踉蹌沒站穩,險些摔倒在地,好在劉宇和劉璣等人上前扶著他。
焦芳站定后,深深地看了謝遷一眼。
這會兒以謝遷為首的文官集團,跟閹黨之間的對立之勢已愈發明顯,焦芳清楚地知道,謝遷顯然不想他為劉瑾說話。
聽到謝遷的進言,朱厚照臉色難看,他壓根兒就沒有征求謝遷這個首輔意見的意思,之前謝遷在他面前發瘋一樣要治劉瑾的罪,使得他對謝遷有了成見。
朱厚照仍舊看著焦芳:“焦閣老,朕還是想聽聽你的意見。”他這么說等于置謝遷的話而不聞,這無疑是對當朝首輔赤果果的打臉。
焦芳遲疑一下,側頭看到謝遷滿臉通紅,身體顫抖個不停,知道他氣得不輕。雖然劉宇和劉璣等閹黨都迫切希望焦芳為劉瑾說話,但始終他氣節尚存,心中哀嘆一聲,黑著臉說道:
“回陛下,老臣對于宣府何時撤兵,并未有更多想法……這樣,術業有專攻,陛下不妨問一問兵部沈尚書?”
閹黨中人都很不滿,覺得焦芳沒把握機會,明明可以趁機跟朱厚照提出讓劉瑾回朝的建議,非要把問題拋給沈溪。
劉宇等人心中都在想:“劉公公離開京城就是被沈之厚加害,現在焦閣老讓陛下問他的意見,不是讓劉公公徹底無法回朝?”
謝遷卻對焦芳的回答很滿意,臉色緩和了些,手捻胡須看著焦芳,目光好似在說,算你識相,不枉費這么多年同僚之義。
朱厚照沒從焦芳這里得到支持,只能看向沈溪,不管怎么說,沈溪是在場大臣中最得他信任,于是道:
“沈尚書,你作為兵部尚書,對宣府前線的情況最為了解,以沈尚書看來,邊關戰事是否可以告一段落可?王守仁、胡璉和劉瑾等能否回朝?”
面對朱厚照的問題,大臣們都在猜測沈溪會怎么回答。
之前所有人都把沈溪歸為謝遷一派,甚至在跟劉瑾相斗中,沈溪一直都是文官集團沖在前面的排頭兵,朝中人也公認劉瑾離朝乃沈溪所為,沒人覺得沈溪會在這種事情上偏幫劉瑾。
甚至謝遷臉上都帶著一抹微笑,顯然很有信心,認定沈溪會順著他的意思,說前線戰事尚未結束,劉瑾必須得留在宣府前線監軍。
沈溪此時非常無奈,心道:“朱厚照這小子剛開始并沒有問我,應該是想到我不會幫劉瑾,所以即便他再信任,也不會在這個問題上采納我的意見。其實他心中早有偏向,急需別人贊成他的觀點,彰顯自己天子的權威。”
“我若站出來反對他,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突然間,沈溪明白焦芳為何會把問題拋給自己了。
“這根本是得罪皇帝的差事……焦芳自己不說,讓我來說,分明是給我出難題!”
朱厚照信任沈溪,但在劉瑾的問題上,朱厚照不會偏聽偏信,畢竟他明白,劉瑾在文官心目中不算正面角色,而沈溪是正統文官,不可能任由他這個皇帝寵信一個宦官,致大權旁落。
不過此時朱厚照看著沈溪的目光中依然帶有熱切的期待,灼灼目光讓沈溪覺得難以回避。
沈溪明白,此時朱厚照期望他出手相幫。
沈溪猶豫再三后,恭敬行禮道:“回陛下,以兵部斥候偵測所知,韃靼兵馬已撤出邊塞,不過仍舊要防止其卷土重來,故最好留王守仁駐守宣府,暫時總領宣府軍務,而胡璉等將領,以及京營調撥兵馬,暫時班師回京。”
朱厚照剛開始有些失望,不過聽到后面,發現沈溪做出了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