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慶祝兵馬凱旋的慶典,如期舉行。
已經是深秋十月,天已經很冷了。
朱厚照原本要出席這場慶祝典禮,但因偶感風寒,沒辦法親臨現場,只能由禮部和兵部協同完成。
沒有筑京觀,也沒有獻俘儀式,百姓可以自由出城圍觀,但真正有閑心的人并不多。這場勝仗對京城百姓影響不大,加之朱厚照繼位后國力持續衰退,百姓生活日漸捉襟見肘,這會兒都忙著儲備過冬的糧食、蔬菜和柴薪,又或者掙錢討生活,少有人湊熱鬧。
沈溪作為兵部尚書,雖然是這次慶典的主要策劃人,也沒有親自出席。他只是在胡璉等人參加完慶典抵達兵部衙門時,聽取了情況匯報,對于宣府戰場上的情況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
胡璉這次立下的功勛不小,但在功勞認定中要遜于王守仁,列次功,劉瑾沒有出現在功勞簿上,馬九、王陵之和荊越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頒賞。
從目前的情況看,戰后荊越調為地方衛指揮使基本是十拿九穩的事情,至于馬九和王陵之也會提升將職。
這正是地方軍和邊軍之間的區別。
馬九是沈溪嫡系,也被當作邊軍將領提拔,比之荊越這樣的地方將領擁有更多的提升空間,甚至有機會封伯封侯。
沈溪問過大致情況,便帶著胡璉等人入宮面圣。
朱厚照雖未參加慶典,不過按照規矩會在乾清宮接見功臣并賜宴,沈溪不知朱厚照是不是真的病了,或許只是找個借口補覺罷了。
這個小皇帝愈發讓人琢磨不透。
沈溪帶著胡璉和荊越等人入宮時,恰好跟英國公張懋碰上。
張懋跟國丈夏儒又是一起入宮,近來二人在公開場合幾乎都是“出雙入對”,沈溪不知這是張懋有意提點和拉攏夏儒,還是說張太后那邊有交待,讓張懋多加提攜。
夏儒怎么說也是個讀書人,突然擔當武職,甚至擁有了爵位,身份的轉換明顯讓他有些不太適應,必須要有張懋這樣的老資歷在旁提點。
“……這不是沈之厚嗎?哎呀,看到你精神不錯,便知邊關這場大捷后你這個兵部尚書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張懋對沈溪的態度一向都很謙和,從來不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沈溪知道這位軍中大佬算是非常難應付的老狐貍。
張懋在大明軍隊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相當于后世的三軍總長,就連張鶴齡和張延齡兄弟也要屈居他之后,但張懋在朱厚照登基后基本對朝事保持一種不聞不問的態度,不管朝中出什么事,他都這么一副笑呵呵的彌勒佛姿態。
沈溪道:“英國公的氣色看起來也很好,想來也為這場久違的勝仗而感到精神振奮?”
“哈哈,說得是,走,一起入宮面圣,聽聞陛下龍體有恙,我等應當主動去請安才是……”
張懋跟沈溪一邊說話,一邊進入宮門。
后面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官員,還有此番回朝向皇帝復命的功臣,只能跟在沈溪和張懋身后,二人代表軍中兩大體系……決策層和統兵將官。張懋知道以后跟沈溪合作的機會很多,趁機在路上詢問國策執行情況,沈溪避重就輕回答。
到了乾清宮外,內閣幾位大學士已到。
謝遷、焦芳、王鏊、梁儲和楊廷和,按照地位從前到后站在那兒,等候朱厚照賜見。
除此之外,尚有禮部尚書周經和鴻臚寺的人。
張懋見到這幾位老友,連忙上前攀談。
因今天是朝廷舉辦慶功典禮的大好日子,張懋整個人顯得很輕松,沒把這次面見朱厚照當一回事。
……
……
朱厚照的確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