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打量張文冕,問道:“炎光,你覺得誰有這膽量,竟敢把鐘夫人接走?”
張文冕臉色稍微有些遲疑,思索一下,甚至將措辭都整理好后才道:“以在下看來,兵部沈之厚,還有內閣首輔謝于喬嫌疑最大!”
沒等劉瑾回話,孫聰率先搖頭:“若說是這二人,斷不可能,文臣素來把忠君放在操守之首,有何道理跟陛下為敵?”
“反倒是外戚黨,一心跟公公爭奪朝廷權力,有可能做出此等事來……尤其是張苑張公公作為看守者,在鐘夫人失蹤一事上責無旁貸,如果不是他蓄意縱容私放,就算鐘夫人有再大本事,怕也無法離開京城!”
兩個答案被拋了出來,交由劉瑾從中做出選擇。
最終,劉瑾看著張文冕道:“炎光,把你的想法講來聽聽,咱家想知道,這么做對謝老兒和姓沈的小子有何好處!”
光是從劉瑾詢問張文冕,孫聰便知道,劉瑾在這件事上更愿意針對謝遷和沈溪,而不想跟外戚黨交惡。
張文冕分析:“謝于喬和沈之厚素以忠臣自居,若知道陛下強搶民女,豈能坐視不理?陛下所作所為本就違背道義禮法,之前謝于喬和沈之厚反應太過平淡,暗中將人救走非常符合這兩位卑鄙無恥的性格!”
孫聰皺眉:“炎光,你說他們這么做是維護道義禮法,但此舉無異于得罪陛下,與儒家忠君主旨相違背……你覺得他們敢這么做?”
劉瑾一聽有道理,這才看著孫聰,問道:“克明,你覺得呢?”
“回公公,以我看來,在京城只有外戚黨才擁有如此大的勢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將人送走……兵部沈尚書再有權勢,也無法控制九城防備,要送人出京城,還是一次送兩家老小出城,甚至要藏匿行蹤,談何容易?”
孫聰顯得很自信,覺得自己的判斷才是正確的。可是張文冕毫不相讓,也堅信自己的判斷,劉瑾一時間無法下定論。
劉瑾思考了一會兒,搖搖頭道:“不管誰做的,陛下都要求先把人找回來,之前陛下已派張苑和錢寧二人去調查,錢寧手上人手不足,張苑掌控了東廠和錦衣衛,甚至連團營兵馬都會配合他……”
孫聰搖搖頭:“無論這件事是否跟壽寧侯和建昌侯有關,外戚勢力都不會派人幫忙找尋鐘夫人。事關錢千戶是否能拔擢為錦衣衛指揮使的大事,外戚黨再怎么無能,也不會在這種原則性問題上妥協!”
“如今,還是要靠公公和錢千戶來找尋……若公公覺得錢千戶不值得收攏,大可將這件事置之不理,讓錢千戶自行解決問題!”
張文冕不樂意了:“克明兄,你這么做,有點太過輕視謝于喬和沈之厚了吧?他二人憑何不能針對陛下,將鐘夫人送走?”
孫聰搖搖頭:“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不想跟炎光你爭吵,還是交由公公定奪!”
劉瑾發現空氣中火藥味濃重,當即一擺手:“你二人無需爭吵,現在先不論誰做的事情,咱家都得把人找回來。克明有一點說得對,無論誰干的,壽寧侯一定不會幫咱家,因為他巴不得看到錢寧被罷官革職,看著咱家自斷一臂……”
“咱家現在正值用人之際,急需宮里宮外都需要人幫襯,朝中固然有焦大學士和吏部劉尚書,宮中卻無人相助!幫助錢寧就是幫助咱家自己,若可以趁此機會將東西廠和錦衣衛,甚至團營的督軍大權拿回來,當前惡劣的局面頓時可改寫!”
“現如今咱家急于想知道,這鐘家人從何處逃走,是南下,還是北上?”
這次孫聰沒有回答,張文冕則迫不及待道:“回公公的話,以在下看來,鐘家人以大運河南下的可能性最高,若說北上,他們怎可能會去蠻荒苦寒之地?”
孫聰搖頭:“就怕你我能想到的事情,背后策劃此事之人也能知曉,若這些人反其道而行之呢?”
“無論是正道,還是反其道,總歸要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