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冕道:“公公還是小心些為好,就算計劃再周詳,不還是有沈之厚等陰險小人破壞公公大事?”
“對,對!”
劉瑾站起身,深以為然,“咱家需要防備的不是那些閣老公侯,而是姓沈的小子,咱家算是看出來了,沈之厚生來就是跟咱家作對的,他入朝幾年,咱家就在他手上吃幾年虧……怪不得咱家頭些年流年不利,感情是撞著煞星。只有盡早把這小子除去,咱家才可高枕無憂!”
……
……
正德二年,正月二十九。
今天是藉田日,昨兒晚上百官便齋戒沐浴,焚香祭拜,按照道理早上起來不能用食,洗漱一番便到大明門外等候皇帝駕臨。
此乃大型祭祀活動前的必備工作,沈溪卻沒有遵守的意思,早晨起來照樣吃了稀粥饅頭,天亮前出發趕往皇宮。
沈溪抵達時,朝官已到大半。
文武百官列隊整齊,有爵位的公侯排在前面。
沈溪身為三孤,位置在他前面的人屈指可數,待站定,此時天才蒙蒙亮,百官交頭接耳,“嗡嗡”議論個不停。
顯然文武大臣都不認為朱厚照會準時準點出席藉田禮,甚至很多人覺得有可能會跟上元賜宴一樣,再次被朱厚照放鴿子。
沈溪沒有主動跟朝臣聯絡,站在那兒見左右聊得正歡,于是準備閉目假寐,這時謝遷跟新任禮部尚書白鉞和刑部尚書王鑒之一起走了過來。
京城內,六部尚書中有兩位跟劉瑾走得近,謝遷要做什么事,只能從另外四部著手,恰恰沈溪這個兵部尚書在很多時候不聽從謝遷調遣,如此謝遷只能從禮部和刑部想辦法。
“之厚,秉德和明仲入朝后,跟你無太多交集……如今既同殿為臣,總該親近些才是。”
謝遷過來為沈溪引薦白鉞和王鑒之。
照理說,白鉞的禮部尚書之位猶在沈溪這個兵部尚書之上,應該是沈溪前去拜會。但朝廷是個講究資歷的地方,沈溪上位更早,一直擔任京官,身為帝師,如今又執掌兵部,算是朝中“老前輩”,作為“后進”的白鉞和王鑒之,只能“屈尊”前來拜見沈溪。
沈溪最厭惡那些不合理的規矩,在他看來,朝廷官位能者居之,而非先把人按照歲數和資歷排個輩再談其他。白鉞和王鑒之歲數都在五十歲左右,對謝遷而言或許算年輕,但對沈溪來說,二人比他父親年紀都大,如何能怠慢?
“見過兩位。”沈溪恭敬行禮。
其實這并非是沈溪跟白鉞、王鑒之第一次會面。
不過一天一次的朝會傳到朱厚照這里便中斷,朝臣們想在公開場合見上一面不那么容易,周經致仕后,朝廷沒有重大禮儀活動,沈溪跟禮部也就沒有交流。至于刑部那邊,沈溪更沒有公事來往,就算官員偶爾見次面也只是禮數上的敷衍。
謝遷氣色不錯。周經和屠勛退下去后,頂替上來的兩位文官都沒有被劉瑾拉攏,這讓他很是欣慰,而沈溪又算是他的門生,再加上工部尚書李鐩,朝中六部大體還是在文官集團掌控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