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謝遷把大致情況跟沈溪說明。之前他已從吏部打聽到確切的消息,劉瑾先斬后奏,代天子擬定詔書,外放沈溪為南京戶部侍郎,等于說讓沈溪就此遠離京城官場,而且官秩連降兩級。
如此一來,朝廷沒答應沈溪請辭,而是將之外放,定罪的意圖非常明顯。
從道理上講,沈溪在朝堂上對皇帝不敬,僅僅降職了事似乎是朝廷法外開恩,但實際上對于文官來說卻是奇恥大辱,因為朝廷正式定罪意味著名聲毀了,自尊心強一點的恐怕就要以死抗爭。
“……你小子,別說這官職無關緊要,若你外放,官聲可就毀了,將來如何還朝執政?怕是要在南京任上終老了!”謝遷用威嚇的口吻道。
這話嚇唬別人還行,但對沈溪來說,基本不起作用,因為他知道正德朝被貶斥出京后來官復原職的人實在太多了,比如楊廷和就曾被貶斥南京任吏部左侍郎,后來不照樣回京當上首輔?
沈溪若有所思:“以我如今年歲,便說終老之事,未免有些太過杞人憂天了吧?”
一句話,讓謝遷為之氣結,惱火地道:“你沒把這當回事是吧?還是說你小子已鐵了心要離開朝堂,甚至連南京六部的部堂都不想當了?”
沈溪攤攤手,意思是說,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嗎?
既然被定罪降職,那這官還有什么好當的?不如直接離朝當個閑人,這不正是你謝余姚以前的想法?
王鑒之勸道:“于喬莫心急,這件事始終要過陛下一關。陛下跟沈尚書畢竟有師生之誼,焉能坐視不理?”
謝遷道:“以陛下如今的情況,恐怕之厚離京他都不知曉。退一步說,就算他知道又如何?陛下對劉瑾太過縱容,且他好面子,涉及君王體統,他愿意承認這件事乃是為劉瑾所做偽詔?總之今日必須得見到陛下,最好跟劉瑾當面對質!”
這邊謝遷義正詞嚴,好像已把事情決定下來,不用跟沈溪和王鑒之再商量。但實際上事情能不能成存在很大變數,因為豹房門可不是那么好進的。
由始至終沈溪都神色淡然,好像這件事跟他沒有關系一樣。
馬車一路到了豹房門口,謝遷先一步下車,隨后是沈溪攙扶著王鑒之一起下來,沒等站定,便有侍衛氣勢洶洶往這邊過來趕人。
“作何?”
謝遷怒氣沖沖朝那些手持刀柄大聲吆喝的侍衛發火。
侍衛們可沒見過這么蠻橫的家伙,居然敢在豹房門口撒野,等看清楚是誰,這些侍衛頓時釋然。
謝首輔雖然平時看起來和顏悅色好說話,但不代表就是個軟柿子好拿捏,大明內閣首輔,文官翹楚,就算謝遷到豹房來不那么合適,也只能客氣勸離,要是動用武力的話,就算謝遷本人不怎么樣,他那些門生故舊也會幫忙出氣,前途堪憂啊。
“老夫此來是為面圣!”謝遷把話挑明,“一位閣臣,外加兩位部堂,難道沒資格在這兒站著?”
這話說出來,侍衛很為難,這件事跟他們沒多大關系,要趕謝遷離開沒那么容易,而眼前尚有赫赫有名的兵部尚書沈之厚,旁邊一人則是刑部尚書……
哪個都不好惹。
大明朝文官到弘治朝中后期已全面壓制武將,這跟成化帝和弘治帝對文官日益禮重密不可分。
就在謝遷大為光火時,但見遠處又有馬車前來,這次來的人卻是劉瑾。
劉瑾從馬車上下來,侍衛見到劉瑾更為恭謹,因為對他們來說,劉瑾不但是司禮監掌印,直接管著他們的頂頭上司,更是“衣食父母”……平時劉瑾為了拉攏人心可是在這些侍衛身上花了不少錢。
“劉公公,您……”
侍衛面對劉瑾雖然客氣,但沒有圣旨也不能隨便放行。
劉瑾斜著看了眼旁邊侍立的謝遷等三人,不屑地一扁嘴,然后對侍衛道:“咱家奉旨前來面圣,小擰子沒跟你們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