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的陰謀終于得逞。
朱厚照前后態度反差之大,連始作俑者劉瑾都未料到,如此輕松就將沈溪趕出朝廷中樞。
劉瑾暗自得意:“你沈之厚再有本事,過往的功勞再大又如何?仕途全靠帝王一句話,你先是跟咱家結怨,繼而又得罪陛下,你不倒霉誰倒霉?”
想到這里,劉瑾竊喜不已,仿佛已看到沈溪在宣府過苦日子的場景。
“你沈之厚也有今天!”
劉瑾對草擬詔書并不擅長,但他為了早點把沈溪外放的事情搞定,就算硬著頭皮也要上。
他知道以朱厚照對沈溪的寵信,事情若是拖延下去,很容易節外生枝。
劉瑾請示:“陛下,老奴以為,沈尚書離開兵部后,他留下的兵部尚書之位,最好交給一位自九邊歸來,且能服眾的人擔當。”
朱厚照皺眉問道:“你說的那個人是誰?”
劉瑾不敢直接把曹元的名字說出來,眼珠子骨碌碌一轉,道:“不知以王守仁為兵部尚書如何?”
朱厚照遲疑地問道:“王守仁?太年輕了些吧?我記得他去宣府前還是兵部郎中,一下子拔擢為六部部堂,未免有拔苗助長之嫌。”
劉瑾心中一松,此時再把自己心儀的對象說出來:“既如此,那就以兵部右侍郎曹元為尚書,讓王守仁回朝任兵部右侍郎,如此也算是對王守仁的器重……陛下以為如何?”
“這……我記得王守仁好像是王學士的兒子……一個五品郎中,到外面轉一圈回來就擔任三品的兵部侍郎,未免太過隨便了,還是另外給他安排個職務,且必須得朕準允。至于兵部尚書……就讓曹元當吧!”
朱厚照之所以拒絕王守仁,是因為他對當初跟在劉健身后搖旗吶喊的王華不滿,另外就是對提拔年輕才俊有顧慮,生怕破壞朝堂的穩定。至于曹元,他則沒多大印象,但想到是由兵部侍郎進兵部尚書,應無不可,就答應下來。
等劉瑾將詔書草擬好,朱厚照接過看了看,點頭道:“就如此蓋棺定論吧!”
說完,朱厚照將隨身攜帶的印璽拿出來用印。
劉瑾見狀徹底放下心來,這次可不是他自行決定,而是皇帝金口玉言答應,事情再無反轉的可能。
劉瑾請示:“陛下,那老奴……這就將您的決定傳達下去?”
“嗯。”
朱厚照微微點頭,隨即用懷疑的目光往劉瑾身上瞥了一眼。
劉瑾低下頭,如同芒刺在背,身體忍不住打了個寒噤……朱厚照顯然沒有對他報以完全信任,讓他感覺危機重重。
朱厚照道:“劉瑾,你可記得,你現在獲得的一切,都是朕給予你的,若你對朕不忠,朕會將你大卸八塊!”
劉瑾一聽,朱厚照沒警告自己說作奸犯科或者是貪贓枉法,而是警告他不能不忠,立即明白過來,皇帝多少還是知道他貪污受賄的事情,只是為了維護他自己的利益不說罷了。
劉瑾再次跪下來磕頭,用感激涕零的口吻道:“陛下,老奴就算是死,也不敢對陛下有任何不忠。”
朱厚照一揮手:“好了好了,退下吧,朕累了,需要休息,旁人來一律阻擋在外就是,就算沈尚書親至,朕也不想見。”
“小擰子,傳朕的話,就說朕希望沈尚書能在宣府為大明建功立業,朕不會忘記他的功勞!”
說完,朱厚照意興闌珊,轉身往簾子后去了。
小擰子和劉瑾各自領命,二人都需要出去傳話,一個是代表皇帝告之沈溪,另一個則是到吏部傳達旨意,把朱厚照的“指示精神”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