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外調宣府的消息,在最短時間內傳遍京城。
很多人表示惋惜,但也有部分人覺得沈溪便貶黜完全是咎由自取,畢竟沈溪公然在朝堂上批評朱厚照是事實。
沒有皇帝愿意被人指責,沈溪所言,影響極為惡劣。
加之劉瑾有意挑撥,在民間形成了輿論風潮,最后的結果,就是沈溪出力不討好,朝中許多人覺得沈溪活該。
本來一個年方二十的青年在朝中擔任部堂,就有大把年長的官員不服,如此一來更多人擁護朱厚照的決定,認為將沈溪調到宣府“人盡其才”乃是理所當然。
在這件事上,最不甘心的人并非是沈溪,而是謝遷。
謝遷回去后便寫了請辭奏本,準備送進皇宮,在他看來,既然沈溪不能留在朝中,他繼續擔任有名無實的內閣首輔也沒什么意思,不如返鄉頤養天年。
既然斗不過閹黨,那就干脆不陪你們玩了,愛怎樣便怎樣。
這也是大明文官一向的做派,隨時都可以撂挑子不干,至于后果如何根本就沒人在意。
等謝遷把請辭奏本寫好,帶著入宮來到文淵閣,恰好碰到等候在這里的焦芳、梁儲和楊廷和。
似乎三人都知道謝遷會來遞交辭呈,一見他的面便涌上來勸說,就連身為閹黨中堅人物的焦芳也在勸說謝遷要三思而后行。
“……于喬,你要想,這次的確是之厚做得不對,陛下也沒說毀掉他前途,去宣府治軍發揮他所長豈非好事一樁?”
焦芳覺得愧對謝遷,說話時不斷找平衡,順便為自己開脫。
謝遷黑著臉,不說話,似乎沒有回頭的打算。
梁儲也勸解道:“謝尚書,不知之厚現在何處?他是……準備辭官回鄉,還是接受圣旨前去赴任?”
謝遷依然沉默無語,對他而言,現在是朝廷對不起他,他問心無愧,至于眼前這些人在他看來不是劉瑾的幫兇就是尸位素餐之輩,豎子不足與謀。
見謝遷始終不發話,焦芳無奈地道:“于喬,你究竟怎么個想法,說出來讓大家一起參詳。”
謝遷瞪著焦芳,喝問:“你焦孟陽為一己之私,投靠閹黨,為虎作倀,怎不先跟我們參詳?”
一句話,就讓場面非常之尷尬。
焦芳之前臉色尚可,這會兒已呈死灰色……謝遷的話怎么接都不合適。
謝遷站起身來,環視一圈,怒氣沖沖地問道:“劉少傅和李賓之離朝后,這朝堂沒一刻安寧,劉瑾買官賣官,布置心腹,侵用帑金,因考之名擊異己,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對此,你們做了什么?不是投靠和依附于他,便是冷眼旁觀,當日之厚在朝堂上所說的話難道錯了嗎?也不想想這大明權柄到底是誰執掌,究竟是天子,還是閹人?”
焦芳被謝遷如此喝罵,無言以對,站起身便往外走。
梁儲和楊廷和難以站出來幫忙說活,這邊焦芳剛走到公事房門口,便不得不停下腳步,因為他被一人擋住去路。
來者非旁人,正是劉瑾。
此時劉瑾剛剛剪除一大強敵,心情正佳,好像故意來文淵閣耀武揚威,但為防止遭遇不測,他身后帶了一幫太監和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