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瞪著文祥晉,道,“劉公公派人到宣府來的消息不得泄露出去,更不得泄露特使的行蹤……之前本官還發愁讓何人接待,現在看來你去最合適。”
文祥晉苦著臉道:“那大人,沈之厚來宣府,由誰接待?”
楊武冷笑不已:“當然是找不知情的人,若你去跟沈之厚通風報信當如何?你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即可,接待沈之厚之事與你無關……但你先得把沈之厚的喜好給本官打探出來,只要能對癥下藥,本官就不信這世間有無縫的雞蛋!”
……
……
沈溪離京才幾日,京城官場便經歷一場大動蕩。
原吏部尚書劉宇入閣,成為內閣四把手,位列謝遷、焦芳和楊廷和之后,而劉宇吏部尚書的位置由張彩接過。
刑部尚書王鑒之致仕后,原刑部左侍郎劉璟接任。
新任兵部尚書則是原兵部右侍郎曹元。
除此之外,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等機構也有大量官員更迭。
經過清洗,朝廷六部中有三部為劉瑾控制,剩下的刑部、禮部和工部也不得不對劉瑾虛以委蛇。
至此,朝廷基本為閹黨掌控。
謝遷在沈溪走后,干脆請病假在家,一連半個月都沒去文淵閣。
如此內閣票擬大權盡落焦芳之手,本來謝遷好不容易爭取到地方事務的決斷權,但因沈溪和王鑒之被貶斥,謝遷感覺自己留在朝中沒太大意義,生出歸隱之心,對于到手的權力也不珍惜,就此拱手相讓。
內閣中清流僅剩下楊廷和,暫時沒法跟劉瑾斗,而朝中刑部尚書劉璟和禮部尚書白鉞已倒向閹黨一邊,剩下個工部尚書李鐩隨大流。
至于朝廷各正卿,要么直接加入劉瑾一邊,要么渾渾噩噩當墻頭草,朝廷已失去原本的平衡。
劉瑾對異己的打壓,幾乎是不擇手段。
沒人限制手頭的權力后,劉瑾開始把手伸向五軍都督府,準備篡奪軍權。
之前劉瑾在五軍都督府中安插的人不多,此番趁著自己得勢,大量向五軍都督府安插人手,一些重金賄賂他的將領和勛貴,被委以重任。
而張苑和張苑背后的外戚勢力也遭到劉瑾打壓,劉瑾徹底拿回內廠、東廠和錦衣衛的控制大權,劉瑾下一步想把西廠提督張永給拉下馬來,張永為避禍,發現情況不對立即以身體有疾為由躲進京城家中不出來。
劉瑾找不到辦法將張永趕出朝廷,便把西廠的權力劃撥到內廠和東廠,如此名義上張永還是西廠提督太監,但手頭權力盡失。
感到張永沒有了威脅,劉瑾沒有再趕盡殺絕,畢竟留個幌子在那兒,他可以在朱厚照面前賺了個好人……內閣和西廠看起來都相對獨立,如此正好彰顯他沒有擅權。
京營、九城兵馬司、城外由沈溪調往京城的換戍兵馬,基本為劉瑾挾制,在很短時間內劉瑾就完成權力的急速擴張。
之前劉瑾要打壓誰,還需要陰謀算計半天,但現在肆無忌憚,指哪兒打哪兒。
朝中和地方官員為保住自己的烏紗帽,不得不對劉瑾妥協,一些之前自詡清正、遠離朝堂紛爭的大臣,也不得不對劉瑾行賄。
不管是京城還是地方的官員,必須要向劉瑾行賄,不然的話輕則丟官,重則下獄,連累家人……
劉瑾的財富,跟著權力的擴張而急速膨脹。
除了索賄外,劉瑾更大的一筆財富來源則是貪污。
朝廷各衙門盡在他掌控中,隨便從哪個衙門截留一點,都不是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