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之見到跟在沈溪身后的林恒,顯得很驚訝,不知林恒是幾時回來的。到現在林恒仍舊很疲憊,畢竟先前只睡了不到三個時辰,沈溪安排他乘坐馬車,可以趁機補覺,但林恒卻堅持要騎馬。
一行人沒走到營地,延綏巡撫黃珂已前來送行。
因沈溪昨日未參加巡撫衙門所設宴請,黃珂認為其中可能蘊含深意,便沒有帶延綏的官員和將領前來踐行。
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冒出個腦袋,沈溪已率部離開榆林衛城,往寧夏鎮而去。
從榆林衛城出來,一路向西,沿途顯得異乎尋常的荒涼。雖說弘治末年到正德初年這期間大明對上韃靼,年年都打勝仗,但這一時間恰恰是韃靼人最強盛之時,連續征戰下來,靠近長城一線已快成為一片焦土,沿途連個村落都看不到。
另外,以前隨處可見茂密的樹林,但隨著常年累月戰爭下來,敵我雙方都需要木料和柴火,一個個林子被清掃一空,原野上光禿禿一片,觸目驚心。不過這樣一來,也避免外夷小股騎兵隱藏其中,幾里地之內一目了然。
沈溪沒有坐在馬車內休息,同樣騎在高頭大馬上,查看周邊環境。
這里沈溪還比較熟悉,不過隊伍再往西走,他對附近的景觀就變得有些陌生了,就在他蹙眉思索事情的時候,林恒策馬跟上,與沈溪并行,道:“大人,這么走下去的話,沒半個月恐怕無法抵達寧夏鎮,那時什么都遲了!”
林恒顯得很急切。
以沈溪看來,林恒跟著他的主要目的,便是催促他早一點兒到寧夏鎮主持大局,把軍功劃分明確,確定首功歸曹雄等原三邊武將,至于晚到一步的楊一清,只能排到后面去。
沈溪搖了搖頭,道:“我所率大半都是步兵,兩條腿走路可沒四條腿那么快,只能一步步來!”
林恒試探地問道:“要不……大人先一步帶騎兵出發?”
這話一出口,旁邊策馬跟在沈溪身后的胡嵩躍等人都拿眼瞪林恒……顯而易見,林恒代表的是三邊武將、尤其是剛剛平息安化王叛亂的地方軍將的利益,至于胡嵩躍等人卻都眼巴巴等著沈溪帶他們建功立業,有抵觸情緒再正常不過。
沈溪嚴肅地道:“凡事都要講個規矩……這里已是邊荒之地,隨時都可能有賊寇或者叛軍余孽出沒,甚至可能遭遇狄夷兵馬……若我這個主帥先一步離開大部隊,遇到戰事誰來指揮調度?”
本來沈溪很好說話,跟林恒更無芥蒂,畢竟是姻親,而且林恒還救過沈溪的命,怎么做都不過分。但在涉及利益糾紛時,沈溪必須站到自己人的立場說話,到底跟他出征的不是林恒所部,而是胡嵩躍和荊越這些老部下和信任他的將士,這些人才是他能憑靠的力量。
林恒到底有些頭腦,知道自己犯了眾怒,趕緊行禮賠罪:“大人請見諒,末將太過心急了!”
“無妨!”
沈溪一抬手,看著遠處說道,“雖說不能離開本部人馬,早一步進寧夏鎮,但接下來加緊行軍倒是可以的,每日行軍八個時辰,爭取大軍用七天時間進寧夏……本官能做的,也就這么多了!”
……
……
延綏鎮駐地榆林衛到寧夏鎮城,距離大概為八百里,能在七天時間里走上八百里,在這個時代絕對算得上是急行軍。
沈溪也在琢磨這個問題,楊一清如何在這么短時間內便從京師趕到前線的?畢竟那是兩千多里路,用一個多月時間趕到,簡直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