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顯得很猶豫:“之前咱家跟陛下說三邊和宣府局勢危急,屢屢有內亂和韃靼兵馬寇邊之事,陛下深信不疑。但今時不同往日,最近總感覺陛下對咱家信任不及以往,若此時咱家跟陛下說西北有狄夷犯邊,怕是陛下不會相信!”
“若是旁人奏稟呢?”張文冕突然提了一句。
“誰去?”
劉瑾道,“在場諸位,亦或者是跟咱家過從甚密之人前去?如今誰能見到陛下?就算見到,陛下連咱家都不信,會信你們?”
張文冕顯得很自信:“公公所言,現如今有人在陛下跟前說公公壞話,以至于陛下對公公產生懷疑,但若是奏稟西北有戰亂的人是謝于喬呢?那時陛下是否還會懷疑,這件事跟公公您有關?”
“嗯?”
劉瑾眉頭緊皺,似乎是在思索張文冕建議的可行性。
孫聰問道:“那炎光有何辦法,能讓謝尚書相信西北面臨韃靼寇邊的危險,而且建議沈尚書留下呢?”
張文冕道:“這恐怕需要公公制造一些風聲,公公裝作不知,且不上奏,讓謝于喬以為公公您有意把事情壓下來,那時謝于喬就會想辦法自己上奏……若給他逮著機會,這件事就成了。”
張彩搖了搖頭:“如此恐非易事,倒不如繼續對陛下進言,跟陛下說西北離不開沈之厚,讓陛下收回成命。”
劉瑾一抬手:“陛下心意已決,想讓陛下收回成命怕是不易,倒是炎光的建議可以考慮,就算復雜些,但相信既然炎光能想出這個辦法,就能把事情辦好……咱家就把這件事交給你來處置。”
眼見燙手的山芋落在自己手上,張文冕有些郁悶,不過他還是行禮道:“謹遵公公的意思,在下定能把這件事辦妥!”
……
……
朱厚照下了死命令召沈溪和楊一清回朝,但劉瑾卻不愿意讓這件事落實。
劉瑾已準備好,雙管齊下,一邊讓張文冕制造一些緊張的風聲,讓謝遷跟朱厚照奏稟西北軍情有變,試圖讓沈溪留在邊關,一邊準備派人去跟朱厚照陳述留沈溪在西北的好處,總之他自己不出面。
劉瑾很清楚,現在朱厚照跟他有了嫌隙,不愿輕易把嫌隙擴大。他準備先把這件事壓著,暫時不傳旨,這樣短時間內沈溪和楊一清都不會動身回朝,讓他有更多時間進行進行謀劃。
恰在此時,謝遷府宅,謝遷剛得到云柳送來的西北最新戰報。
“……原來功勞不是楊應寧的,也不歸沈之厚所有,而是西北地方軍將反應迅速,第一時間就將叛亂掐滅,所以沈之厚才遲遲不報……”
謝遷不可避免把沈溪往壞處想,覺得是因為功勞歸屬問題才會一直拖延至今。
云柳行禮:“大人的意思,是想請謝大人上疏,把功勞都歸在楊大人身上。”
“嗯?這是為何?”謝遷不解地問道,“難道他的意思,是想讓楊應寧回朝對付劉瑾?他自己留在西北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