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柳沒法回答,沈溪沒說透的事情,她不敢隨便揣測。
謝遷發現自己拿這種事質問云柳沒多少意義,道:“這樣吧,跟沈之厚說,老夫一切都按照他的意思辦。不過據老夫所知,陛下已調他回朝任兵部尚書,想來劉瑾不會輕易松口,這件事存在一定變數。”
云柳恭敬行禮,等待謝遷下一步指示。
謝遷猶豫一下,又道:“總歸讓他先把西北的事情放下,先回朝再說……他在京城才有施展才能的空間,要是他心存僥幸,以為留在西北就可以把劉瑾扳倒,未免過于托大……莫說他沒這能力,就算有,誰敢保劉瑾之后不會出第二個權臣?有他在京城,總歸能跟老夫商議一二,畢竟老夫在朝沒幾年了……”
云柳聽出來了,謝遷的意思是想讓沈溪回朝做京官,如此謝遷可以提攜沈溪,同時防止沈溪走上邪路。
雖然云柳對謝遷這番話不認同,但她只負責聽命行事,不敢出言反駁。
“對了。”
謝遷再次作出補充,“之后先前托老夫做的事情,諸如聯絡人手,還有暗中散布消息,老夫都依言辦理,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不過欠的不是楊應寧回朝的東風,而是他回朝……就算是楊應寧回京來也未必能見到陛下,而他返朝必然能面圣,這就是最大的區別,他為官多年該知道面圣與否差別有多大。”
“是。”
云柳恭敬行禮。
謝遷擺擺手:“去傳話吧,跟他說明白,若他堅持不回朝,休想再讓老夫幫他做事,有機會回來當兵部尚書,還是早些回來,那些詭詐的東西先丟到一邊去。”
不管謝遷怎么說,意思明確,就是讓沈溪回朝當兵部尚書。
云柳聽明白這層意思后,不敢質疑,領命后便退下了。
……
……
謝遷沒機會面圣,所以對扳倒劉瑾的事情沒多少底氣。
他最擔心的事情,是所有計劃都會因見不到朱厚照而荒廢,要求沈溪回朝的最大原因,在于其跟朱厚照的良好關系,希望能借沈溪面圣之機,把劉瑾的罪行跟朱厚照說明。
以謝遷判斷,朝中如此攻擊劉瑾還能為朱厚照采信的,唯有沈溪。
謝遷見過云柳才一天,便從一些渠道得知西北軍情發生變化。
告知謝遷這消息的,乃是新任兵部左侍郎王敞。
卻說這王敞乃成化十七年會試第三名,二甲進士出身,當年謝遷便是這屆會試的同考官,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王敞乃是謝遷門生。
王敞曾任刑部給事中,與劉健和李東陽關系良好,更曾代表大明出使朝鮮。能代替何鑒成為兵部左侍郎,主要是因此人能力卓著,劉瑾極力想拉攏王敞這樣的能臣,以便讓自己在朝中的勢力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