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冕沒轍,只能求助孫聰。
孫聰對張文冕的態度異常和氣,“事情不大,卻讓人心里沒底,難道炎光你感覺可以高枕無憂了?”
“唉!”
張文冕自然能感到肩頭那沉甸甸的壓力,沈溪失蹤,意味著其對京城的局勢洞若觀火,隱身暗處伺機而動,進可攻退可守。且沈溪手頭有兵權,如果連夜出城的話,很可能會引發兵變,又或者通過一些別的手段威脅閹黨存續。
孫聰見張文冕蹙眉思索,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有些事不必多心,公公不是故意刁難你……公公跟沈之厚認識的時間不短,他們之間頗有淵源,沈之厚第一次離京公干,便是公公作陪。”
“或許這便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道理,公公把沈之厚當成生平勁敵,但沈之厚未必有諸葛孔明的智計,能威脅到公公的地位!”
張文冕道:“孫兄,現在沈宅周圍安排不下百人,若公公下令放火的話,是否應該遵命行事?”
孫聰搖頭:“這種事不要來問我,問問你自己……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相信沈之厚能審時度勢,不會跟公公過意不去,倒是旁人,需要加緊防備!”
“嗯!”
張文冕也點頭,“如今并非只有沈之厚一人對公公不利,諸如楊應寧和張永老匹夫都蠢蠢欲動……不過現在公公明顯只把注意力放在沈之厚身上,可惜公公過于苛刻,在下沒法去跟公公提及,這件事只能勞煩克明。”
“好!”
孫聰隨口應承下來,“不過換作我是公公,也不會對旁人有警惕……論能力,論陛下的信任,除了沈之厚外沒人能跟公公一較高下,沈之厚今日也就一次面圣機會,真想知道他能做出什么文章!”
張文冕打量一眼孫聰,似乎不太明白他為何有這種心態。
言語中,孫聰對沈溪非常欣賞,完全是抱著一種看好戲的心態說事,張文冕無奈地搖了搖頭,不想去跟孫聰探繼續探討,趕緊上轎,找人搜索沈溪下落。
等張文冕的轎子遠去,孫聰自言自語:“可惜了,張炎光沒有沈之厚的胸襟,就算比陰謀詭詐,你以為自己一定能超過沈之厚?我看未必!”
……
……
一直到九月二十七下午,京城各方仍舊沒發現沈溪下落。
而皇宮賜宴,已在有條不紊準備中。
或許是對劉瑾不信任,朱厚照安排御馬監、內官監和尚膳監聯手準備賜宴,而且把受邀請人的名單,通過書函的方式傳達出去,由內官監的太監出宮傳話,這樣便跳過了劉瑾的環節。
劉瑾本想通過一些方式,諸如給朱厚照找樂子吸引其注意力,或者通過花妃等人用特殊手段強留朱厚照來阻止賜宴進行,但到最后,劉瑾不得不放棄計劃,因為他發現,這次賜宴勢在必行。
為了能更好控制局面,劉瑾只能在受邀名單上做文章。
朱厚照邀請的人不多,有功大臣中,除了沈溪和楊一清,就只有兩名監軍太監:張永和魏彬。
至于旁人,王陵之、仇鉞和神英俱在受邀行列,本來朱厚照還想邀請朝中一些勛貴和大臣,卻被劉瑾阻撓。
朱厚照為了體現這次賜宴性質,除了平叛歸來的功臣外,只邀請了劉瑾、張彩、曹元三位,這也是劉瑾進宮爭取來的結果。
在劉瑾看來,謝遷太過危險,只要跟他有關的人都要防備,而最近謝遷暗地里見過張懋,如此一來張懋也不值得相信……
一系列舉動后,劉瑾稍微放下心來。
因為這次宴席上,除了沈溪和張永二人比較危險,旁人在他看來還是比較平和且易于掌控的,就算是沈溪和張永中,他也只擔心沈溪一人,他可不覺得張永敢明火執仗地跟自己作對。
一切都安排好后,在下午時,劉瑾特意回府想詢問張文冕尋找的進度,卻沒見到人,因為這會兒張文冕還奉命在外,四處調查沈溪的下落,劉瑾在府內等了盞茶工夫,就不想再等下去了。
至于孫聰和張彩,倒一直跟在劉瑾身邊,隨時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