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聰非常為難:“可是……公公,此人身邊護衛很多,且為人小心謹慎,之前他在宣府時,幾個月連總督府大門都不出,實在難以找到機會下手。”
“就不能買通他身邊人?他帶去的人收買不了,就收買地方上的人,在井水和他們買的米糧中下毒,咱家權傾天下,難道連個沈之厚都解決不了?若明年,陛下御駕親征打韃子,出了狀況可如何是好?只要姓沈的小子死了,陛下絕不敢貿然開戰……”
劉瑾絲毫沒感覺危機臨近,依然在跟孫聰和張文冕商議除掉沈溪。
張文冕道:“公公,先不說如何除掉沈之厚,在下擔心,沈之厚有別的辦法跟陛下進言……他今天舉動太過反常,公公豈可掉以輕心?”
“炎光,說你多心了你還不信!”
孫聰見劉瑾臉色不好看,忍不住出言責怪,“沈尚書怕家人出事,豈敢輕易向陛下進言?你沒見到當時的情況,沈尚書多次想開口說話,都被公公懟了回去,只能黯然提前退場,而且跟蹤的人親眼看著他回府,如今沈府周邊戒備重重,只要他一天不出京師,一天就會被盯著!絕對不會出事。”
“唉!希望如此吧。”
張文冕憂心忡忡,“就怕沈之厚背后有陰謀。”
劉瑾笑道:“炎光,有時候你就是太小心了,朝廷如今已盡在咱家掌控中,沈之厚銳氣早挫,現在京師一切都是咱家說了算!沈之厚出京后再也沒機會回來,這將是他在京師的最后時光!”
……
……
劉瑾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
朱厚照全面放權后,滿朝上下的確再無人能對他構成威脅。
除了朝堂外,他的手更是伸向了軍隊,京城沒有人比他的權勢大,甚至他覺得連朱厚照都要靠邊站。
只是劉瑾忘了,他的一切都來自于皇帝賜予,如果皇帝收回,只是一句話的事情。
就在劉瑾高枕無憂準備好好睡一覺,以化解這幾日為防備沈溪回京而造成的勞累時,京師內由沈溪策劃,朱厚照參與執行的除劉瑾行動還在繼續中。
這次行動可說異常順利。
謝遷去見張懋,本來張懋不會在深夜見客,但這次謝遷帶著圣旨前來,盡管張懋滿臉不可思議,但卻相信謝遷不敢在這種事情上開玩笑。
“……于喬,你可別拿你身家性命開玩笑,說劉瑾謀逆,且陛下下旨穩定京師,若最后證明是虛報的話,可是要掉腦袋的!”
張懋對謝遷“好言相勸”,但謝遷手上拿著的由朱厚照親手書寫的諭令不假,除了字跡稍顯奇怪外,上面留有朱厚照的隨身印璽。
謝遷板著臉:“張老公爺,你是覺得先后服侍三位皇帝的老夫,有膽子欺君罔上,是嗎?現在京師安定,全系于你一身,劉瑾趁著之厚回朝,密謀造反,形勢危急……你是相信老夫,還是相信劉瑾?”
張懋并不認為謝遷會謀逆,但覺得這祖孫二人可能會假借朱厚照的名義殺劉瑾,來個“先斬后奏”,張懋最希望的當然是見到朱厚照,從皇帝口中得到證實,于是道:“于喬,陛下現如今人在何處?老朽此時可能進宮面圣?”
“陛下不在皇宮內苑,如今已轉移到安全之所……”謝遷道。
張懋聽到后有些難以置信,不認為生性輕佻的朱厚照會慎重到這地步,居然能在劉瑾謀反時提前轉移。
謝遷道:“你派人先去穩定五軍都督府,我這就帶你去面圣。”
“你帶我……咳咳,容老朽先想想……”
張懋此時心情七上八下,跟朱厚照之前的反應類似,他認為很多事經不起推敲,劉瑾謀逆前居然沒有任何征兆,太過匪夷所思。他不覺得一個太監有膽量造反,只是謝遷言之鑿鑿,讓他無法生出懷疑。
“京營那邊才是關鍵……”
張懋想提醒謝遷,讓謝遷去找壽寧侯和建昌侯。
畢竟張氏兄弟負責掌管京師安全,張懋不過是名義上的軍隊統帥罷了,不覺得關鍵時刻自己的名望能發揮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