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太后因為張延齡當著夏皇后的面惡言惡語,心情不佳。
當晚她沒去坤寧宮安撫兒媳,只是讓人送了禮物過去聊表心意,又經深思熟慮,著人請謝遷入宮。
謝遷進宮時已經入夜,眼看就要上更。
雖然以前謝遷也曾夜訪張太后,但那時畢竟有要緊事,而且是他主動為之,現在突然被張太后傳召,謝遷心中難免有些惶恐,感覺這次去見張太后恐怕沒什么好事。
如果是年輕官員往永壽宮,或許會對張太后的名聲有礙,但謝遷畢竟是三朝老臣,年歲也不小了,就算深夜覲見,旁人也只會認為他是去商議事情。
雖然道理如此,謝遷依然小心謹慎,畢竟張太后地位再高也只是寡婦,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謝遷清楚此行一定要規行矩步。
謝遷到了永壽宮,先在宮門外等傳報,隨即便在太監引路下進入殿門,此時寬大的殿宇內只點著寥寥幾盞宮燈,光線昏暗,但見一個雍容華貴的女人坐在暖座上,旁邊連個服侍的太監和宮女都沒留。
“退下吧,哀家有事跟謝大學士說。”張太后不但不避嫌,反倒將引路的太監一并屏退。
等整個永壽宮正堂只剩下張太后和謝遷二人,謝遷明顯感覺到一股無形的壓力迎面撲來。
謝遷不知張太后召見自己的目的,大概猜想跟劉瑾倒臺,以及朝中變局有關,行禮后不知該從何說起。
張太后主動發話:“謝先生,您是先皇器重的大臣……”
開場白跟以前沒什么兩樣,就連恭維話都不曾改變,謝遷稍微放心了些,至少張太后沒有說及“私事”。
扯了一通沒用的,張太后最后問道:“現在朝廷上下可是還一團和睦?”
謝遷回道:“太后娘娘久居宮中,或許對朝中事務不是那么了解……閹黨擅權,甚至準備造反謀逆,陛下親自帶人誅殺閹黨魁首,查抄府宅,如今案子還在審理中,不過賊酋劉瑾已伏誅。”
張太后嘆道:“劉公公平時看起來和善,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人,朝廷里還好有謝先生這樣的能臣坐鎮,不然可能要鬧出一場大風波來……皇上對劉公公實在太過放縱了。”
謝遷道:“太后娘娘謬贊,老臣只是盡力而為,這次誅除劉瑾的行動中,兵部尚書沈之厚居功至偉。”
雖然謝遷平時對沈溪有諸多不滿,但在張太后面前,并沒有抹殺其功勞。
這跟在皇帝面前說話不同,到底張太后不管事,他只需要在張太后面前陳述事實便可。
張太后笑道:“看來先皇沒看錯人,當初提拔沈卿家時,很多人還有非議,說沈卿家年輕氣盛做不了大事,但看看現在,沈卿家已是朝廷棟梁……有謝先生栽培,沈卿家將來必然能撐起大明江山社稷。”
這話讓謝遷有些不爽,進言道:“沈之厚年輕氣盛,尚需磨練,待其經受考驗,日積月累后方能如太后所言……老臣必定會悉心教導,不讓他走上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