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在張太后面前,要為自己留些臉面,所以把沈溪說成是個不成器的后輩。
張太后笑道:“哀家相信,有謝先生在,沈卿家一定會好好輔佐陛下,令朝堂穩定。不過朝中有一些傳言,說是劉公公死后,有人想興風作浪……”
說到這里張太后便頓住了,話語中明顯帶著試探。
這些東西她都是從張鶴齡和張延齡那里聽來的,并不能十分肯定,她一向尊重謝遷,所以想知道這位首輔對如今朝堂持何等看法。
謝遷無奈地稟報:“陛下登基后,長久不臨朝聽政,對朝臣多有疏離,劉瑾才會乘勢崛起……劉瑾伏誅后,陛下依然不開朝會,亟需有人代為打理朝政,如此一來自然便有風聞,說會有第二個劉瑾崛起,至于具體是誰,很多人都在傳,卻無實據,以老臣看來,多為政見不合之人互相攻訐,絕不可當真。”
“原來如此。”
張太后低下頭,略微一琢磨,便覺得謝遷所言很有道理。
她心想:“兩個弟弟說沈之厚會成為第二個劉瑾,權傾朝野,打壓我張家不說,還會危及皇室安危。但想那沈之厚,一介文臣,始終跟皇室沒什么關系,絕對不可能跟劉瑾一樣,可時常在陛下跟前進言……他又不是太監!”
謝遷再道:“請太后娘娘安心,有老臣在,一定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張太后微笑著看向謝遷,道:“有謝先生在朝,哀家的確可以放心。之前哀家見過壽寧侯和建昌侯,也就是哀家那兩個不爭氣的弟弟,他們對謝先生充滿了敬意……”
張太后覺得沈溪成為第二個劉瑾之事不靠譜,并且謝遷已做出承諾會幫忙“管教”沈溪,也就沒那么擔心了,在她看來,不管是謝遷還是沈溪,都是丈夫為兒子留下的能臣,實在沒必要擔憂。
她現在更想幫兩個弟弟跟謝遷進行溝通,讓謝遷這個首輔在朝中幫襯一下。
謝遷恭敬地道:“兩位侯爺在朝中也算股肱之臣,當日誅殺劉瑾可謂居功至偉。”
言語中,謝遷對張氏兄弟充滿溢美之詞,張太后聽了很高興:“他們兩個啊,實在不爭氣,不過對朝廷、對大明皇室倒是忠心耿耿,關鍵時刻不會動搖……以后謝先生有事,可以跟他二人商議,或許可以幫到謝先生。”
“不敢當。”謝遷行禮。
張太后面帶笑容,好像之前的不愉快已完全釋懷,道:“皇兒登基以來,荒于政務,以至于劉公公有機可趁,幸好有謝先生在朝輔佐,才轉危為安。哀家會跟皇兒說,讓他對謝先生多加禮重,將來朝廷內外的事情,還得多仰仗謝先生。”
雖然謝遷覺得張太后所言不太靠譜,因為現在連張太后自己都很難見到朱厚照一面,更遑論影響朱厚照對他的態度了,但沒有揭破,依然恭敬行禮,心里嘀咕張太后差不多該說完了吧。
對于朝中閹黨覆滅之事,張太后不太在意,劉瑾作為皇室家奴死也就死了,在她心里掀不起一點波瀾,張太后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兩個弟弟和朝中重臣和諧相處。
張太后看著謝遷,鄭重地道:“哀家身在宮闈,對于外面的事情不是那么了解,謝先生以后要多幫幫我們母子,幫助張家,哀家在這里先謝過。”
說完,張太后站起身,往前慢走兩步,恭恭敬敬地對著謝遷行了一禮。
謝遷趕緊還禮:“太后娘娘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