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衿搶白:“老爺,來年那場仗,真的要打?”
“暫時看來確實如此。”
沈溪道,“距離明年開春還有些時日,局勢或許會有一些變化,但陛下和我的心思一樣,都想平定草原,徹底解決北方邊患,這樣不但能為大明帶來長治久安,更能讓百姓免除后顧之憂,全力發展經濟民生。”
“可是要打仗哎!”惠娘嘆了口氣。
對她來說,只要動刀兵就不是什么好事,尤其這場戰事涉及到她的親人。
沈溪作為主要策劃者,注定了不會抽身事外,要是這場仗最后出了什么問題,沈溪都會背負責任,禍及家人。若沈溪在戰場上有個好歹,那就更加讓人絕望,沈家以及惠娘都會失去依靠。
李衿則顯得很支持:“打仗也好,一旦出兵,牽涉到的糧草物資將會是天文數字,到時候咱們商會就有大買賣做了……老爺是想讓咱們主動去兵部洽談生意嗎?”
沈溪搖搖頭:“這次可不是做生意,而是納捐……今日朝會上,以謝閣老為首的文臣沒有同意陛下增加軍費開支的意見,連工商稅改革也都被擱置,無奈之下陛下跟我私下議定,以籌措軍餉為由,給予京師商賈便利,以此開商稅改革先河。”
“哦。”
李衿點了點頭,不過她眉頭依然皺著,顯然沒聽太明白。
惠娘道:“老爺是要折騰京師商賈嗎?現在形勢變化太快,劉瑾當初多大的權勢,說倒就倒,京師商賈已經不起折騰,現在很多地方商會都主動退出京師市場,因為這里的水實在太渾了!”
言語間,惠娘并不支持沈溪從商人手中募集錢糧,在她看來,自己作為商賈一員,必須要為商人的利益說話。
沈溪臉色沉了下來,李衿看出氣氛不對,馬上緘口不言。
沈溪嘆道:“我做這些,就是想有所改變……我知道以我現在的身份,公然推行改革未免太早了些,大臣們不會信服,尤其是謝閣老,他一手提拔的我,很多時候我都得尊重和遷就他的意見……結果就是什么事都做不成,只能隨波逐流。”
惠娘和李衿都沒說什么,對她們而言這一切實在難以評價。
沈溪再道:“這次我會尊重京師商賈的意見,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給予政策方面的優惠,只要他們能幫忙籌措到軍費,一切都好商量……”
“或許在你們看來,這場戰爭太過瘋狂,但要徹底解決邊患,這是最好的機會……這幾年因為韃靼人對大明作戰接連失敗,使得他們的統一一直被延后,今年年中達延部幾次擊敗漠北和漠南部族,兼并打量小部落,若來年不出兵,韃靼人大概率會再次統一,屆時大明就要面對同仇敵愾的強大敵人。”
“到那時,主動權將不在我大明手中,韃靼人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出擊方向,對我大明叩關問路,到時候就會烽煙四起。再者,現在陛下對我還算信任,誰知將來會如何?只能用最短時間將草原上的麻煩解決掉……”
李衿道:“原來老爺要平草原,早就計劃好了啊?”
“否則呢?只是為逞一時英雄?誰有那閑工夫?目前時機最好不過,雖然陛下不懂這些,但我只要他全力支持便可。”
沈溪道,“這幾年我經歷太多起落,劉瑾伏誅更是讓我明白朝堂險惡,難道走到今日的位置上,遇到事情還要回避,一直等到七老八十再去實現心中宏愿?”
惠娘和李衿都不說話。
屋子里一片寧靜。
良久,惠娘才打破沉默,問道:“那老爺準備這次向商賈征派多少錢糧?”
“具體數字,我也不知道,關鍵是看我能給商賈多大便利。”
沈溪道,“當年在東南和西南時,我都在地方推行改革,包括朝廷特許經營權,可惜一直沒能推廣到大明所有行省……這次我會跟陛下提出,對許多陳規陋習做出改變,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會取得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