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自己在意的事情,越不想讓旁人知曉,其實在沈溪看來,張苑現在混得不錯,完全沒必要回避沈家人。
“咱家先回了,你趕緊把陛下的事情辦好,走了走了!”
張苑匆忙出了書房,說來也巧,恰好有燈籠往這邊過來,老遠便聽到周氏在說話,看來周氏真是生出好奇心,想過來看看太監是何模樣。
張苑趕緊加快腳步往前,甚至連沈溪相送都不用,朱起本在外面等著送客,但這位客人似乎很急,走得非常匆忙。
“憨娃兒,你不是要見宮里人嗎?在哪兒?”周氏到了書房門口,見沈溪站在那里,不由問了一句。
沈溪看著遠處張苑的背影,周氏順著看了過去,皺眉道:“這宮人走路都這架勢?嘿,說起來背影還有些眼熟,似乎以前在哪兒見過……”
沈溪道:“娘,宮里的太監走路姿勢都差不多,您不必東想西想。”
“也是也是,這里可是尚書府,平日來幾個太監有啥稀奇?”
周氏顯得很得意,“娘先回去了,你有時間的話,記得去看看你大伯他們……最好盡快給他們安排好住處……”
……
……
大年初一這天,沈家老小終于從寧化縣趕到京城。
一大家子路上可是吃盡了苦頭。
從長房沈明文這一脈,再到三房、四房,都遷徙到了京師,因為中原一帶大雪,最后這段路分外難行,到京城時各房已經開始變賣所帶的貼身物品,這才勉強湊夠盤纏,繼續行到京城。
來到后,一大家子馬上住進沈明鈞和周氏的宅子,把這個前后四進的院子塞得滿滿當當。
周氏沒轍,只能來沈溪這邊求助。
本來現在的周氏就不想當寧化沈氏的家,這也是她當初帶著丈夫和兒女偷跑到京城來的根本原因,那一大家爛攤子最終因為沒人打理,在作出諸多改變皆無成效之后,沈家人只能遷徙到京師來投奔五房一脈。
本來四房的人不愿意出來,四房出了舉人,在寧化縣就算沒有沈溪這一脈相護,也能過好日子,但正德三年是會試年,沈元一直在北直隸求學,家里已經幾年都沒看到這孩子,只能趕緊到京城來,一來是試圖找回兒子,二來想讓沈元結婚生子,為四房開枝散葉。
周氏走后,謝韻兒過來把沈明鈞和周氏遇到的難題說給沈溪聽。
謝韻兒被周氏倒了一肚子苦水,現在只能原原本本說給沈溪這個家主聽,本來沈家不缺銀子,但是要安頓這些親戚也是極為麻煩的事情,以謝韻兒看來,這些人還不得不管。
“……相公,如果您實在覺得麻煩,不妨找幾處民院,把沈家人分散開來居住,每個月給他們一點銀子讓他們自己生活,如此可免去諸多不必要的麻煩,至于那邊相公不必親自過去,妾身代表你出面安撫便可……”
謝韻兒不想讓沈溪被家事煩擾,主動承攬安頓人的差事。
沈溪笑道:“你覺得這些人會甘心聽從你的調遣?以娘過來說話的態度看,沈家那一大家子可不怎么好應付,甚至每個人都可能會給你出難題,其中還有你我長輩……你覺得他們會聽你的?”
謝韻兒想了想,鎮定地道:“聽要聽,不聽也要聽,難道他們不知道現在的處境?到京城本就是來投奔我們,我們肯安置他們已經難得了……這么說對相公您有所不敬,妾身還沒問過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