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病休,算不得什么大事件,甚至于沈溪這個決定老早就被人猜到了,畢竟當日在文華殿偏殿里他沒有給謝遷留任何面子,揚長而去,如今稱病在家被看作是禮讓長輩的一種表現。
至于沈溪和謝遷的矛盾最后會發展成什么模樣,朝中人并不如何關心,在他們看來,只要兩邊不得罪就好,不管誰得勢,都是文官內部的事情,他們可以在其中輕松轉圜,這比當初劉瑾當權時好太多了。
“兩人都是狀元出身,知書守禮,做事雖然可能會有些偏激,但至少不會拿朝臣開涮,就算私底下收受禮物也絕對不會明目張膽跟人伸手要錢……只要是文臣執掌朝政,不管誰最后勝利都可以站在他那邊。”
因為沈溪和謝遷在朝中都不結黨,這也是文臣愿意看到兩人起爭執的重要原因……如此總比張苑等宦官跳出來跟文臣奪權好太多了。
當初劉瑾跟朝中文臣爭權奪利,結果是以劉健和李東陽為首的文臣慘敗而告終,朝臣們已經吃過一次大虧,這次可不想再步后塵。
所以沈、謝二人的矛盾,被看作是文官內部的矛盾,自行解決即可。
朝中人表面上都支持謝遷,但心下更偏向沈溪。
不過,誰都知道謝遷聲望和地位更高,站到他一邊是為了自身的名譽和地位考慮,也是為防止謝遷給穿小鞋,至于心底里對沈溪的支持,那是對有利于未來發展的方向考量,在他們看來,沈溪當政或許好處更多。
隨著大批老臣致仕,朝廷肯定會出現許多重要的官缺,以沈溪跟朱厚照的關系,可以說對接任者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朝中有傳聞,吏部尚書何鑒上位,也是沈溪力薦的結果。
謝遷雖然不結黨,但朝中故舊遍布,親疏遠近分明,而沈溪勢單力孤,大多數朝臣更愿意與沈溪這樣的后起之秀合作,這意味著他們有機會成為沈溪派系的中堅力量。
朝廷中樞這幫文臣中,有明確站在謝遷一邊的,除了內閣大學士梁儲、楊廷和,還有就是吏部尚書何鑒和戶部尚書楊一清,二人是否虛以委蛇先不論,至少在朝廷出現紛爭后他們會無條件把票投給謝遷。
不過更多人屬于搖擺不定,這其中就包括禮部尚書白鉞、工部尚書李鐩、刑部尚書張子麟等人。
白鉞是因年老體邁,完全顧不上朝爭,不會貿然支持謝遷,也不會站到沈溪一邊,是個徹頭徹尾的中立派;李鐩跟沈溪私交不錯,不好選邊站,所以遇到事情就裝糊涂,喜歡投棄權票。
張子麟等人一向被謝遷打壓,本身他們在劉瑾當政時就屬于閹黨一脈,謝遷一直想把他們弄下去換一批新人上來,使得張子麟等人別無選擇,只能保持中立……雖然他們也想支持沈溪,但得考慮自身的處境,不能成為別人眼里的另類,所以充當著墻頭草、隨大流的角色。
……
……
沈溪人在家中,對于謝遷叫楊一清把兵部賬冊送去謝府審核之事,卻心知肚明。
在他看來,謝遷此舉純屬自找麻煩,首先他的賬目沒有任何問題,不涉及做假賬,如果謝遷想就賬冊本身向他發難,只能偽造收入和開支,并找人做偽證,才能把他駁倒。但如此一來,謝遷就成為理虧的一方,以沈溪想來,就算謝遷再不忿,也不會出這種損招。
所以現在謝遷就是沒事找事。
謝遷忙著復核賬冊,沈溪則在家中運籌帷幄……為了保證開春后出兵草原一切順利,他已準備讓胡璉領兵回京,畢竟他的嫡系現在都跟著胡璉在中原一帶平叛,如果以現在京城班底組織戰事,他也是兩眼一抹黑。
“……或許是累了吧,已培養出一批能打仗的將校,作何還要培養新人?軍事學堂該怎么招生,又如何培養人才,我都沒心思過問,反正我已經編寫相關教材,只要學堂教員按照上面的步驟實施,總能培養出一批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