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打量馬昂一眼,顯然這位爺真心覺得地方接待不周,以馬昂的想法,他如果是武清知縣,接待上官肯定不會馬虎,關系到前程,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努力,負責還不如不請。
沈溪道:“本官一路南下,中途沒有進任何一座驛站,武清知縣能得知行蹤已算消息靈通,至于昨夜就派人來請更不可能,他在摸清楚情況前,絕對不會前來送禮,這里畢竟是天子腳下,誰敢輕易落人口實?”
……
……
沈溪沒有急著出發,但也沒在武清城外停留太久,等日上三竿,營地拆除,便帶著人馬往楊村而去。
未到楊村,胡璉已派人過來接洽。
陸路快馬行進要比水路快許多,知道胡璉動向后,沈溪讓人加快趕路速度,未時中便抵達楊村。
北運河為漕運要道,常年帆檣林立,晝夜不息。前朝至元三十年,元庭在北運河西岸設楊村驛,乃天津衛沿北運河溯流而上的第一個驛站,驛使和商旅絡繹不絕。本朝永樂九年至十三年大運河疏浚拓寬后,水路航運條件大為改善,漕運數量不斷增長,楊村盛極一時。
此時楊村尚不是武清縣治所在,但城塞已修筑完畢,沈溪入目所及,千帆云集,人聲鼎沸,樓臺林立,絲竹管弦,熱鬧非凡。
沈溪沒有擾民,進城后直接住進驛站,麾下官兵則在附近扎下營寨。沈溪坐下歇息一會兒,胡璉部先頭人馬已抵達,馬九從船上下來,直接進見沈溪,把佛郎機使節的具體情況相告。
“……九哥辛苦了。”
沈溪看著馬九,笑著拍拍馬九的肩膀。
馬九低下頭,神色略有些不自然,這次平叛他跟馬昂一樣,跟著大軍所向披靡,沒費什么勁就立下軍功。
沈溪跟馬九一起從驛站出來,外面官兵雖然沒封路,但過往百姓和商旅看到情況不對,哪里還敢往驛站邊靠?
沈溪帶著馬九、馬昂等人一起到了碼頭,但見船隊陸續靠岸,胡璉和佛郎機使節從中間一條大船上下來。
“參見沈尚書。”
胡璉見到沈溪,連忙挽起官袍下擺,一路小跑過來行禮。沈溪上前,笑著道:“重器兄真是抬舉在下了……這幾位是……?”
胡璉轉身看著跟隨他身后的幾名佛郎機人,道:“他們就是佛郎機使節,這次特意帶了翻譯過來,我們也在天津衛找到一名懂佛郎機語的人,可以跟他們進行正常言語溝通。幾位,這就是本官跟你們說過的沈尚書。”
佛郎機使節中,沒有一個沈溪認識,原來的總督阿爾梅達并不在其中,連以前跟阿爾梅達一起進京朝貢的也沒見一個。
“你就是沈尚書?久仰,久仰。”
當前一名個子很高的佛郎機人高興地上前來說話,他并不是用葡萄牙語跟沈溪交流,而是用的相對純正的漢話。
從這點細微之處,沈溪便知道佛郎機人很重視跟大明的貿易,很可能特別跟東南亞或西亞的商賈系統地學習過漢話,不過他們說話口音跟字正腔圓的北方口音尚有不小差距。
沈溪一抬手:“不知閣下怎么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