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各方勢力都在關注西北戰局變化,自京城到宣府、大同的官道,信使不斷。
五月十八,申時,英國公府。
張懋和國丈夏儒正在后花園池塘邊的亭子中下棋,棋局過半,形勢不明,夏儒突然問了一句:“陛下快回來了吧?”
張懋有些詫異,抬起頭看了夏儒一眼:“這戰爭還沒正式開打,怎么就說陛下要班師?按照常理,沒三五個月,戰事很難結束……”
夏儒不太理解,沉思片刻后道:“民間都在傳,這場仗打不起來,陛下對于戰爭的熱情似乎已消失殆盡,兵馬遲滯宣府不前,動向存疑。有人說,陛下會在炎夏時回京,對韃靼人的戰爭可能要拖個幾年。”
張懋笑了笑:“民間是這么傳的么?老朽對此茫然無知,看來得多派人到市井間打探才行……”
二人繼續對弈,夏儒的心思并不在棋局上,他關心的是朱厚照幾時回來,畢竟是他女婿,女兒在宮里受冷落是一回事,可若女婿長期在外,有個什么好歹,女兒身份定位是個大問題。夏皇后未跟丈夫同房就直接變太后,實在太過荒唐。
夏儒問道:“公爺你知道些什么,盡管說來聽聽,鄙人心里也好有個數。”
張懋遲疑一下,雖然彼此都是五軍都督府的官員,但夏儒只是掛職,本身不涉及實務,對于軍情的了解也不多。這跟張氏外戚太過強勢有關,張太后壓根兒沒有放權的意思,夏皇后又不得朱厚照寵幸,沒人為夏家做主,以至于到現在夏儒也只是掛著個虛職領俸祿,在朝中沒有任何話語權。
張懋嘆道:“聽說兵部尚書沈之厚,早在十一日便從大同城出兵,老朽琢磨這幾天就會傳來他跟韃靼人交戰的消息,可惜至今杳無音信。”
“沈之厚?”
夏儒臉上滿是疑問,幾年來這個名字他都快聽膩了,卻少有接觸的機會,之前雖多次會面,卻沒有交流過,沈溪從未單獨拜會過他,他也不會紆尊降貴結交。
張懋拈起一顆白子落于棋盤上,笑著說道:“沈之厚不簡單啊,戰爭勝敗全看他一人表演,但此番他在沒有協調好九邊各路兵馬的情況下便貿然領兵出塞,老朽有些看不太明白……”
夏儒關切地問道:“不知沈尚書所部深入草原對上韃靼鐵騎,有幾分勝算?陛下統領的中軍不是應該出兵配合么?為何現在外間都在傳,陛下無意進軍呢?”
張懋本想說什么,話到嘴邊卻頓住了,有些事他也想不明白,還有就是想在夏儒面前裝糊涂。
“傳言未必可靠!”
過了好一會兒張懋才道,“年少時誰沒有個雄心壯志?老朽當年也想領兵馳騁草原,完成封狼居胥的偉業!可真正到了西北苦寒之地,再有雄心壯志也會為現實折服,看看現在宣府那邊的動靜便一目了然……另外,陛下已定好出兵時日,乃是五月底,跟沈之厚出兵差了二十天,并非是外界傳言的無所作為。”
夏儒咋舌:“二十天?如此兩路人馬還能形成配合的話,那就活見鬼了……這中間是不是有問題?”
張懋繼續搖頭,“這個,恐怕只有問沈之厚本人才知道……可惜他出兵后消息便斷絕,有人說是陛下身邊的人在搗鬼,阻斷宣府、大同之間的情報傳遞,但具體是個什么情況,誰能得知?”
夏儒緊張地問道:“公爺覺得沈尚書有幾分勝算?”
二人目光撞在一起,張懋皺眉道:“管他有幾分勝算!之前的作戰計劃,老朽看過,本身沒什么問題,不過由于軍令傳遞困難,各路人馬的配合很難實現,一切都要看沈之厚的臨陣表現……他雖然年輕,但已是身經百戰,相信方方面面的困難都想到了。”
夏儒輕嘆:“年輕人血氣方剛,稍微一沖動,什么都完了。”
“沖動就沖動吧,不管怎么樣,戰火燒不到京畿來,陛下不還在宣府嗎……這幾天老朽一直在關心沈之厚所部動向,不過得到的消息少之又少,或許兵部衙門了解的情況多一些,明日去看看!”張懋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