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點頭,對林恒表現出的態度很滿意,隨即對林恒做出詳細的安排,林恒一一應了下來。
來日林恒將率兩千槍騎兵在城門口等候,一旦韃靼人襲來,林恒領軍從甕城殺出,力爭全殲來犯之敵。
之所以把兵馬囤于甕城,在于保險。要是林恒所部力戰不支,韃靼人尾隨敗軍涌進甕城,也不至于就此殺進榆林衛城。
林恒離開后,謝遷從后堂出來。
王瓊問道:“謝閣老,此番出擊,是否要為后續出兵做好準備?以之前預算時間,沈尚書所部人馬應該快到黃河邊了吧!”
謝遷沉思一會兒,才道:“沈之厚在何處,現在沒人能給出個準確的答案,何必去想那么久遠的事情?如果他能平安回來,這場戰事到此結束,畢竟到現在為止陛下對九邊都沒有任何調遣,他能靠只身之力跟韃靼人交戰已屬不易,還能奢望其他?”
王瓊點頭,同意了謝遷的說法。
隨即王瓊問道:“那謝閣老為何要主張出兵?守在城內,似乎也無不可……”
謝遷抬頭看著王瓊:“德華怎么會變得如此瞻前顧后?遇敵難道不應該主動出擊謀取戰果?老夫雖然不懂軍事,但卻知道此番進犯邊塞的韃靼兵馬不多,老夫想讓騎兵出去跟對方打一仗,振奮軍心士氣,如此你跟陛下上奏時也有話說……”
本來王瓊還很迷糊,但謝遷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想不明白都難。
顯然謝遷是覺得,在皇帝執意推行平定草原國策的背景下,如今九邊各地都沒有取得寸功,回頭皇帝氣惱之下一合計,在韃靼人襲擊的情況下,連個主動出兵的人都沒有,這種情況太打擊人,大明顏面掃地不說,朱厚照自己恐怕也會失去進取心。
所以謝遷主張延綏出兵,打上幾場勝仗振奮下軍心士氣。
也是謝遷親自看過韃靼人騷擾力度,沒太當回事,與其龜縮城塞內自損威名,不如讓林恒率領的槍騎兵出去好好表現一下,以人數的優勢取得勝利,除了振奮軍心,在皇帝和朝廷那邊也有交待。
王瓊知道謝遷這層意思后,臉上露出為難之色,他有話想說,但見謝遷態度,又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王瓊心想:“謝閣老在高處見到韃靼騎兵,覺得不過如此,才會如此自信派出人馬去作戰,若真交手,便會知道韃靼人到底有多厲害!可千萬別出什么事才好!”
……
……
謝遷一直說自己不懂軍事,但在他看來,純屬自謙,因為早在弘治朝他就掛兵部尚書銜,而且前幾次大明對外戰事的勝利,多少都有他的參與,所以謝遷理所當然覺得自己在軍事上還是有造詣的。
可惜謝遷忽略了一件事,他取得的成績完全建立在沈溪出謀劃策的基礎上,若論紙上談兵,他才算頭一號人物。
謝遷只會動嘴皮子,從來沒上過戰場。
六月初四,一大清早,謝遷便在王瓊的陪同之下上了榆林衛的北城門廣榆門城樓上,陪同他們一起的,還有延綏總兵吳江、副總兵侯勛等將領。
謝遷登高北望,意氣風發,問站在身旁的王瓊:“德華,昨日讓你準備的騎兵,可有備好?”
王瓊先問了總兵吳江,吳江道:“回兩位大人的話,林副總兵的人馬已進入甕城,不過現在尚未有韃靼騎兵來犯,士兵們正在休整,等韃靼騎兵到來后,再開城迎敵!”
謝遷一擺手:“先在甕城中練習一下,老夫想見識見識。”
吳江不由用請示的目光望著王瓊,到底在延綏說了算數的還是王瓊這位三邊總督,王瓊一揮手:“既然謝閣老已經說了,還等什么,讓林將軍的人馬進甕城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