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令!”
吳江領命,馬上將軍令傳遞下去。
不多時,但見騎兵魚貫而出,進入甕城,林恒的帥旗處于正中的位置,全軍一字長蛇展開,快速前進。
城頭上有士兵鎮守,見下面騎兵出現,熱情迅速點燃,林恒在這種操練中表現出足夠的本事,在他的帥旗指揮下,士兵進退有序,在馬背上施展沖鋒、放槍等技能,表現得整齊劃一,讓城頭的士兵歡呼不止。
吳江和侯勛等人看到后不由顏面有光,因為在延綏鎮內,林恒的騎兵算是最上得了臺面的存在。
謝遷看到后不由連連點頭,道:“有如此精兵,何愁我大明疆土不保,百姓不安?”
王瓊笑著點頭,但心里多少還是有些許擔心,暗忖:“剛來延綏的時候,我何嘗不是跟謝閣老有同樣的想法?奈何事實就是那么不盡如人意,跟韃靼人相比,我們的騎兵終歸還是差了些火候!”
因為韃靼人沒有按照明朝官員的設想前來襲擾,林恒所部在經過操練后,累得不行,便先回城休息,同時也是為養護槍支,更換馬鞍等,畢竟現在已是隆夏,士兵們穿著鎧甲在日頭下連續運動,此時汗流浹背,非常容易中暑。
此時已是正午時分,就連謝遷也不得不進入城樓躲避,當天氣溫非常高,一點兒風都沒有,每個人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
“這鬼天……”
吳江小聲罵了一句,恰好被謝遷聽到,謝遷冷冷瞪了他一眼,吳江嚇了一大跳,連剛端起的茶水都放了下來。
謝遷道:“前幾日,韃靼人一直在城外騷擾叫陣,城內一直沒有迎戰,如此滅自己威風的事情,地方上是如何做出決策的?”
王瓊不會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說,謝遷是在質問吳江等武將。
吳江戰戰兢兢地道:“回謝大人的話,其實……這是軍中一直以來秉承的原則,敵軍叫陣時,切不可因一時意氣而令城塞有損。”
謝遷的臉色不好看了。
王瓊出來說項:“謝閣老,其實這些都是朝廷的安排,即便城外有韃靼人來犯,也應該堅持以守城為主,并以其他城塞的人馬馳援,不能貿然用兵。榆林衛城事關重大,切不容有失。”
只是武將出來說話,謝遷還不覺得如何,但現在是王瓊也開始幫腔,謝遷感覺面子有些掛不住。
恰在此時,外面突然傳來悠長的號角聲,謝遷連忙站起身來,問道:“怎么回事,韃靼人來了嗎?”
這問題周圍的人可回答不了,吳江吩咐道:“快出去看看,迅速回報!”
吳江的隨從還沒出門,便有傳令兵進來奏稟:“報……有韃靼兵馬犯廣榆門,人馬約有上千!”
因為無法確定來犯韃靼人的數量,傳令兵只能報個大概。
榆林衛城周邊斥候并不負責調查韃靼人數量到底有多少,能提前探知有韃靼人來,在軍情傳遞中已經算是圓滿完成任務,這跟沈溪親手建立的情報體系完全不同。
謝遷一擼袖子:“還怕他們不來呢!今日便讓他們知道來犯的下場!還不快安排騎兵進甕城,準備開戰?”
吳江又下意識看了王瓊一眼,在得到王瓊的目光授意后,這才緊忙去安排出兵。
一時間城樓上變得躁動不安,士兵們的情緒也被調動起來,這是上次沈溪為三邊總制派兵出擊后,數年來第一次有人馬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