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和胡璉出了守備衙門,胡璉憤憤不平:“正午時我就發現情況不對,主張撤兵,張苑卻堅持追擊,最后蠱惑陛下成功,終于釀成之后的慘敗,他卻不背負任何責任,還想讓我們擔責!”
王守仁嘆道:“也是我思慮不周,以為韃靼兵馬不足,不會強行接戰,結果韃靼人卻鬼使神差派兵來跟我軍交鋒。重器兄,你可有算出軍中損失?”
問及痛處,胡璉顯得很無奈,“出兵五千,折損士兵一千二百多人,馬匹……兩千余……至于城塞下還有諸多死傷,尚未統計清楚……”
“唉!”
聽到如此大的損失,王守仁不由嘆氣。
這次失敗必然有人要承擔責任,而朱厚照作為皇帝肯定不會讓自己背鍋,如此一來誰都有可能成為替罪羔羊。
胡璉又道:“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最后反擊殺傷韃靼人約有四百余,之前騎兵交鋒時殺敵也有六七百之數,可惜尸首未帶回來,所以這個數字有待商榷!”
大明軍功,始終要見到首級,現在回來的將士稟報說殺了那么多敵人,但尸體和頭顱全都沒帶回,什么證物都沒有,如此一來數字只存在于口頭上。
王守仁抬頭看了看天色,此時已是黃昏時分,雖然雨早停了,但依然烏云密布,當下嘆道:“卻不知這次有多少人為此擔責,重器兄,你我……”
胡璉道:“責任我們共同承擔,回去我就上疏跟陛下請罪,明日陛下不是要接見臣僚?到時候大不了請辭歸鄉……”
王守仁本想說什么,卻欲言又止,顯然不覺得一個請辭就能解決問題。
二人正要離開,卻見前面過來幾人,遠遠地被他們的侍衛給攔住了。
“誰?”
王守仁問了一句。
等定睛看清楚,才發現來人中為首那個是朱厚照最近很寵信的宣府副總兵許泰,許泰得到放行后過來,恭敬地行了個禮:“兩位大人,末將有事啟奏。”
“什么事?”
王守仁跟胡璉對視一眼,沒猜出許泰前來拜訪的目的。
許泰道:“末將要跟兩位大人參劾宣府總兵白玉,他平時便仗勢欺人,欺壓軍中良善,非法侵占官兵軍餉,之前領兵出城更是臨陣脫逃,導致兵馬群龍無首,終于迎來一場慘敗!若讓他繼續留在軍中而不治罪,會讓將士離心離德……”
王守仁大概聽明白許泰的意思,這次朝廷不是要找替罪羔羊嗎?主要責任應該由領兵的白玉來承擔,如此方方面面都好交代。
作為白玉的下屬,許泰搶先來告白玉的刁狀,意思是要跟白玉劃清關系,同時也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當然許泰也可以去找張苑參劾白玉,但問題是白玉是張苑的人,再加上朱厚照要聽身邊人和軍中兩方意見,所以便來找王守仁和胡璉參奏,以往一舉奏功。
王守仁道:“回去再詳談,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
說完,一行人往中軍轅門而去。
……
……
朱厚照從城頭上下來,驚魂未定,以至于連接見軍將和官員的心都沒了,回到守備衙門時,整個人還在回想之前城頭上的遭遇。
朱厚照念叨:“若是遲一步,那些韃子殺進城來,可能朕就要當太上皇了!”
麗妃一直守在旁邊,看著朱厚照的反應,多少體會出小皇帝之前的緊張,不過她又有些可憐眼前的少年,說是有多少雄心壯志,但到了危急時刻就原形畢露。